針灸指圧自然堂のロゴ

開設28周年、安心と信頼の鍼灸院
世田谷区祖師谷大蔵下車 徒歩2分

循経考穴編(2/2)

足太陽膀胱経

膀胱者。州都之官。津液藏焉。氣化則能出矣。其位居腎之下。大腸之側。小腸下口。膀胱上口也。水液由是滲入演焉。
靈樞經曰。水穀者。常并居胃中。成糟粕而下大腸。由下焦泌別而汁。則滲入膀胱焉。王冰曰。水液自回腸泌別而爲汁。滲入膀胱之中。胞氣化之而爲溺。以泄出也。或云。水穀自大腸受盛於闌門以分別。其水則滲入膀胱上口。而爲溲便。詳上三説。則小便即泌別之水液。滲入膀胱以出者耶。素問則曰。飮食入胃。游溢精氣。上輸於脾。脾氣散精。上歸於肺。通調水道。下輸膀胱。則小便又以飮水精液之氣。上升脾肺。運化而後成者也。由此言之。則其溲溺者。水而已矣。水之下流。其性然也。故飮入於胃。其精雖上升。其飮之本質。固不能上升也。惟其不能上升。必有待於上升者爲之先導。故素問曰。膀胱者。津液藏焉。氣化則能出矣。且夫水者。氣之子。氣者。水之母。氣行則水行。氣滞則水滞。或者又曰。小便純由泌別。不由運化。蓋不明此理故也。然膀胱者。津液之府。至於受盛津液。則又或胞而居膀胱之中焉。故素問曰。胞移熱於膀胱。靈樞曰。膀胱之薄以濡。類螽纂曰。膀胱者。胞之室。且夫胞之居膀胱也。有上口而無下口。津液受盛於胞。無由自出。必因乎氣化。而後能浸潤於膀胱之外。積於胞下之空常處。遂爲溺。以出於前陰也。素問所謂膀胱津液藏焉者。蓋膀胱以談胞也。若曰。胞下無空處。則人溺急之時。到廊焉能即出乎。惟夫積滿於胞下。而不可再容。故急而到廊即出也。或言胞有上口而無下口。或言胞上下皆有口。有言胞有小竅。爲注泄之路。不亦忘歟。

足太陽之經

是經多血少氣。申時氣血注此。受手太陽之交。從頭走足。左右共一百三十二穴。
足太陽之脉。起於目内眥。上額交巓上。(甲乙經同。黄帝針經、靈樞經皆云。膀胱足太陽之脉。)
要旨論云。髪際前爲額。腦上爲巓。巓。頂也。足太陽起目内眥睛明。(一名涙孔)
穴在目内眥空中。廣註。内眥頭外一分許宛宛中。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陰蹻、陽蹻五脉之會。素註。針六分。留六呼。一法。刺三分。雀涙者。可久留針。然後速出針。禁灸。主一切目疾。努内攀睛。眼紅腫痛。迎風冷涙。内外翳障。不宣深刺。
東垣曰。刺太陽、陽明出血。則目愈明。蓋比經血多氣少。故目翳赤痛。自内眥起者。必刺攅竹、睛明。以宜泄太陽之熱。然睛明刺一分半。攅竹刺一分三分。爲適淺深之宜。今醫刺攅竹。直抵睛明。不補不瀉。而又久留針。非古人意也。
上額。循攅竹。(一名始光 一名明光)
穴在眉頭陷中。廣註。内眥直上。眉頭宛宛中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泄一吸。徐徐出針。又宜稜針刺之。宜泄諸陽之熱。若三度刺。目當大明。明堂、素註皆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下透睛明。主一切目疾紅腫。熱涙常流。努肉攀睛。宜弾針出血。迎風冷涙。目難遠視。宜先瀉後補。頭風諸痛。宜針頭斜向頭維。眉稜骨痛。宜針頭横過魚腰。(此屬奇穴在眉稜骨中。)又云。灸三壯。可治尸厥及神狂鬼魅。
過神庭。(穴屬督脉。在前髪際内五分。足太陽、督脉之會)歴曲差(一名鼻衝)
穴在挟神庭兩旁各一寸五分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。刺三分。灸五壯。明堂同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透臨泣。可灸七壯。主偏正頭風。頭瘡鼻衂。目視不明。鼻氣不利。稜針出血爲妙。
按神庭、曲差之間。尚有眉衝一穴。銅人靈樞諸書皆不及。豈亦經外奇穴歟。
五處
穴在挟上星旁各一寸五分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刺同。不可灸。明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透率谷。(足少陽穴。在耳上。入髪際五分。)灸可七壯。主頭風。目視上戴。及脊強反折。癲癇瘈瘲。
承光
穴在五處後一寸五分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禁灸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三分。主風眩頭痛。嘔吐煩心。口喎。鼻塞及多清涕。噴嚔。目眚翳膜
通天。(一名天白)
穴在承光後一寸五分。銅人。刺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云。可灸七壯。主一切頭旋頭痛。鼻痔鼻。鼻塞多清涕。及中風天弔。口眼喎斜。頸項強戻。
自通天斜行。左右相交於巓上之百會也。(督穴。在頂中央陷者中。)
其支別者。從巓至耳上角。(靈樞經云。其支者。)
前已自通天自交於巓之百會矣。此支別者。從百會而抵耳上角。過率谷(穴屬足少陽。在耳上。入髪際五分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)浮白(亦屬足少陽穴。在耳後。入髪際一寸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)竅陰(亦屬足少陽穴。在枕骨下。動揺有空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)三穴。所以散養於經脉也。
其直行者。從巓入絡腦。還出別下項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其直者。)
腦。頭髄也。要旨論云。頸上爲腦。前支別者。已抵於耳上角矣。此其直行者。仍自通天後。循絡却(一名強陽 一名腦蓋)
穴在通天後一寸五分。素註。刺三分。留五呼。銅人。灸三壯。主頭旋耳鳴り。青盲内障。狂走瘈瘲。恍惚不樂。
玉沈
穴在絡却後一寸五分。(素註又云七分)挟腦戸旁一寸五分。枕骨起肉上。入後髪際約二寸。廣註云。一法以前髪際量往後九寸半。是爲腦戸。頴悄悄仍各開半寸。即玉沈也。或以上星爲準。量上八寸半。取腦戸亦眞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一云。灸七壯。主頭風痛不可忍。目疼如脱。内連目系。
入絡腦。循腦戸。(穴屬督脉。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五分。合居百會後四寸五分。督脉、足太陽之會。)復自腦戸出而別行。還於本經下項。以抵天柱也。
穴在挟項後髪際。大筋外廉陷中。廣註。腦後髪際當中。各開寸半。大筋外廉陷中。合居風池下半寸。又法。當結喉旁各開九寸。風府之前。天牖之後。銅人。針五分。得氣即瀉。明堂。針二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灸不及針。下經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二分。留六呼。一云。宜平針三分。禁灸。主頭旋腦疼。項強肩背痛欲折。頭重不能擧。
循肩髆内。挟脊抵腰中。入循膂。絡腎。屬膀胱。
要旨論云。肩後之下爲髆。椎骨爲脊。脊骨凡二十一節。連項骨下節。即二十四節也。尻上横骨爲腰。挟脊膂。修明堂訣式云。腎状如石卵。色黑紫。附脊之十四椎。二景圖云。腎對臍。左爲腎。右爲命門。兩腎之前。則膀胱也。前經已抵天柱。此自天柱而下。過大椎。(即百勞。穴屬督脉。在脊之第一椎上。手足三陽、督脉之會。)陶道。(亦屬督脉。在第一椎節下。督脉、足太陽之會。)却循肩髆内。挟脊兩旁下行。歴大杼
穴在項後第一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須正坐取之。督脉別絡。手足少陽、足太陽之會。難經曰。骨會大杼。疏曰。骨病治此。袁氏曰。肩能任重。以骨會大杼也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七壯。明堂。禁灸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七壯。資生云。非大急無灸。一云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傷風不解。頭痛如破。背胛痠疼。腠理不密。易感風寒。 東垣曰。五臓氣亂。在於頭。取之天柱、大杼。不補不瀉。導氣而已。
風門(一名熱府 一云。左爲風門。右爲熱府。)
穴在第二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又法。以右手搭左肩。左手搭右肩。取中指盡處是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明堂。灸五壯。若頻刺之。以洩諸陽熱氣。可使背永不發癰疽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主腠理疎。風寒易感。喘逆無時。欬嚏不已。鼻鼽清涕。頭重如石。
肺兪
穴在第三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千金云。對乳引縄度之。難經曰。陰病行陽。故五臓兪皆在陽。滑氏曰。背為陽。兪者。輸也。委輸之謂。言經氣由此而輸也。甲乙經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得氣即瀉。甄灌云。灸五壯。明堂下經。灸三壯。素問。刺中肺。三日死。其動爲欬。一法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五七壯。要之。五藏諸兪。皆禁針宜灸。主骨蒸勞瘵。虚煩盗汗。或氣虚尫痿。久嗽畏寒。或哮吼喘促。小兒龜背。痰涎壅塞。胸滿瞀悶。
厥陰兪(一名厥兪 扁鵲又名關兪)
穴在第四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兩胛痛楚。嘔逆氣結。胸悶心疼。
或曰。臓腑皆有兪。而心包獨無何也。然。厥陰兪者。心包絡之兪也。
心兪
穴在第五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得氣即瀉。不可灸。刺亦宜愼之。明堂云。灸三壯。素問云。刺中心。一日死。千金云。風中心。急灸心兪百壯。當權其緩急可也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心虚驚惕。癲癇健忘。心家一切邪熱。唇口破裂。心血不能入肝。在上便血。及小兒心氣不足。數歳不語。
督兪(一名商蓋)
穴在第六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主寒熱。心腹痛。雷鳴氣逆。
膈兪
穴在第七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難經曰。血會膈兪。疏曰。血病治此。蓋上則心兪。心主血。下則肝兪。肝蔵血。故膈兪爲血會。又足太陽爲多血之經也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素問。刺中膈。爲傷中。其病難愈。不過一歳必死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禁灸。主諸血症妄行。及産後敗血衝心。骨蒸欬逆。自汗盗汗。又治噎膈翻胃。停痰逆氣。心脾腹脇痛。
肝兪
穴在第九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經曰。東風傷於春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素問。刺中肝。五日死。其動爲欠。主肝家一切目疾。或青盲昏翳。或紅腫努肉。及多怒不解。熱病後食五辛太早。致目暗涙出。又主轉筋入腹欲死。欬引胸脇。急痛不得息。肝中風。踞坐不得低頭。亦治驚恐積聚。吐血寒疝。
膽兪
穴在第十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明堂。針三分。下經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禁灸。素問。刺中膽。一日半死。主胸脇痛。乾嘔吐。口苦咽乾。膽家一切症。亦治骨蒸癆熱。短氣黄疸。 按資生經崔知悌所取四花灸。上二穴是膈兪。下二穴是膽兪。蓋以四穴主血。故取以治癆瘵等症。後悞以四花爲斜取。非也。
脾兪
穴在第十一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曰。明堂。灸五壯。針三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五七壯。主五噎五疸。脾泄脾黄。腹脹不嗜食。或能食身痩。
胃兪
穴在第十二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隨年爲壯。明堂、素註皆灸三壯。下經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胃弱胃寒。口吐清水。翻胃嘔逆。不振飮食。 東垣曰。中濕者。治在胃兪。
三焦兪
穴在第十三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不宜多灸。主臓腑積聚。水穀不化。目弦頭痛。脹滿吐逆。腸鳴注下。此穴能生津液。若三焦熱壅。氣不升降。口苦唇裂。消渇等症。宜單瀉之。三焦受冷。口吐清涎。可灸七壯。
腎兪
穴在第十四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前平神闕。後平命門爲眞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以年爲壯。素註刺同。灸三壯。明堂亦三壮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五十壯。素問。刺中腎。六日死。其動爲嚏。主腎臓虚冷。尫羸怯弱。五勞七傷。遺精淋濁。女勞疸。腎虚泄。耳聾。目視●●。腰痛。脚膝拘急。或中風寒濕氣。致腰疼痛。其寒如冰。其重如石。又治女人經病帯漏。子宮久冷。乘經交接。羸痩寒熱。
氣海兪
穴在第十五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刺三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腰疼痔漏。
大腸兪
穴在第十六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須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三七壯。主臓腑邪熱。大便閉塞。臓毒便血。或腸鳴洞泄。腹中氣脹。繞臍切痛。 東垣曰。中燥。治在大腸兪。
關元兪
穴在第十七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伏而取之。針三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主風勞腰痛。瀉利虚脹。小便難。婦人瘕聚。
小腸兪
穴在第十八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主津液不足。小便赤濇。遺精遺溺。尿血便血。 東垣曰。中暑。治在小腸兪。
膀胱兪
穴在第十九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刺可一寸。主小便赤濇。淋遺疝疾。偏墜木腎。風勞脊強。腰腿疼痛。男子陰茎虚腫。婦人陰内濕癢 腫痛。小腹瘕聚。
中膂兪
穴在第二十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夾脊●起肉處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寸。灸可二七壯。主腰脊強。不得俛仰。明堂云。腰痛挟脊膂。上下按應手者。從項至此穴痛。皆宜灸之。
白環兪。
穴在第二十一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廣註。伏而取之。當與腰兪平。一法。端身挺伏。兩手相重支額。縦體令皮膚舒緩。及取其穴。素註。針五分。得氣先瀉。瀉訖多補之。不宜灸。明堂。灸三壯。主腰髖痛。不得久臥。脊膂脚膝強疼不遂。男子遺精白濁。婦人血崩帶下。斷産無子。三度灸。能令有娠。
由是抵腰中。入循膂。絡遶腎臓。以下屬於膀胱之分也。
其支別者。從腰中下挟脊貫臀。入膕中。(此靈樞經文也。銅人、甲乙皆無挟脊二字。有者似勝。故從之。)
臀。尻也。膕。膝後曲●内也。要旨論曰。挟腰髖骨兩旁爲機。機後爲臀。腓腸上。膝後曲處爲膕。前經已抵腰中而入膂絡腎。屬膀胱矣。此支而別者。從腰髁下挟脊。歴上髎
穴在第一空。腰髁下一寸。挟脊陷中。廣註。明堂圖位云。當在十七椎骨各開五分。足太陽、少陽之絡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主腰痛。小便不利。婦人陰挺白瀝。一云。治翻胃。
次髎
穴在第二空。挟脊陷中。廣註。當在十八椎骨間各開五分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主腰痛急引陰器。二便不利。腰以下至足不仁。背腠寒。心下脹。帶病赤白。疝氣下墜。
中髎
穴在第三空。挟脊陷中。廣註。當在十九椎間各開五分。足厥陰、少陽之所結會。銅人、素註皆刺三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主腰痛飡泄。大小便難。五勞七傷。心性痴呆。婦人月事少。帶下赤白。
下髎。
穴在第四空。挟脊陷中。廣註。當在二十椎間各開五分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云。四髎皆禁針。宜灸五壯。主腰痛引卵。大小便不利。腸鳴注瀉。内傷下血。女人下蒼汁。小腹急痛。
千金云。八髎者。在腰目下三寸。挟脊相去四寸。兩旁各四穴。故名八髎。髎者。腰骨也。挟脊兩旁。各有●肉隴起而斜趨於腰髎之後。肉承其髁。故曰髎。上髎在髁骨下陷中。餘三髎少斜。按之有陷是也。其曰挟脊各開四寸。謂除脊而各開一寸五分。連脊則四寸也。此法自大杼胃已下皆然。不獨取八髎也。八髎總治腰痛。
素問刺腰痛論云。刺腰尻交者。註云。腰尻交者。謂腰髁與尻骨相交之處。挟脊兩旁。各有四骨空。左右共八。俗呼爲八髎穴也。其云腰痛取腰髁下第四髎者。即下髎也。此乃足太陽、厥陰、少陽三脉。左右交結於中者也。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寸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左病取右。右病取左。以其經左右交結於骨中故也。
按四髎穴法。各有不同。當以明堂爲正。而銅人言腰髁下挟脊一寸。亦相符也。有云八髎。即諸兪骨節中有空處是。又云上髎在十一椎兩旁開爲一寸五分。即脾兪。次髎在第七椎下兩旁。即膈兪。中髎在第五椎下兩旁。即心兪。下髎在第三椎下兩旁。即肺兪。則無謂甚矣。
會陽(一名利機)
穴在陰尾骨兩旁。廣註。合是長強穴兩旁。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督之脉氣所發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腸澼下血。男子陽氣虚乏陰痿。婦人赤白帶。經行腰腿疼痛。
下貫臀。至承扶(一名肉郄 一名陰關 一名皮部)
穴在尻臀下。股陰冲上約紋中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灸三壯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主陰尻相引痛。陰胞有寒。小便不利。臀疽瘡毒。
殷門
穴在肉郄下六寸。廣註。合在浮郄下一寸。委中上二寸五分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素註同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可平針入二寸五分。禁灸。灸即陰縮。主腰脊不可俛仰。惡血泄注。外股腫。陰嚢虚脹寒疝。
浮郄
穴在委陽上一寸。屈膝得之。廣註。合委中上二寸五分。銅人針五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入一寸。灸二七壯。主霍亂轉筋。小腸熱。脛外筋急。髀樞不仁。股内貼骨癰毒。
委陽
穴在承扶下六寸。屈膝取之。廣註。足太陽之前。少陽之後。出於膕中外廉兩筋之間。一法。合在委中上一寸五分。略斜向後。與殷門相並。針一寸五分。(按此穴與殷門並。而上去承扶皆六寸當是。與承扶相直者。殷門也。略斜向外者。委陽也。)三焦下輔兪也。爲足太陽之別絡。素註。針七分。留五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禁灸。主飛尸遁●。痿厥瘈瘲。腰脊痛引陰中。不得小便。
入膕中之委中也。(一名血郄)
穴在膕中央約紋動脉。廣註。宜令人面地挺伏。臥取之。甄權云。在曲●内兩筋宛宛中。足太陽脉所入爲合。土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七呼。瀉七吸。素註、甲乙。針五分。禁灸。犯之筋縮。素問。刺委中。中大脉。令人仆。一法。可平針二寸五分。主一切腰脚重痛。風濕痿痺。髀樞不利。膝不得屈伸。大風眉堕。背疽流注。渾身瘡癩。並宜出血爲愈。蓋太陽爲多血之經。而此穴又名血郄也。
其支別者。從髆内左右別下。貫●挟脊内。過髀樞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其支者。)
●。夾脊肉也。要旨論曰。膂肉爲●。股外爲髀。骨度統論云。楗骨之下爲髀樞。前經己入膕中之委中。此其支者。爲挟脊兩旁第三行。相去各三寸之諸穴也。自天柱而下。從髆内左右別行。下貫●膂。歴附分
穴在第二椎下。附項内廉。兩旁去脊各三寸。正坐取之。手足太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素註。針八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主肩背拘急。頸項不得回顧。
魄戸
穴在第三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得氣即瀉。亦可久留針。日灸七壯。積止百壮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虚勞肺痿。三尸走注。勞嗽項強。背膊疼痛。
膏肓
穴在第四椎下。近五椎上。兩旁去脊各三寸。令人正坐。曲脊伸兩手。以臂著膝前令正直。手大指齊膝頭。以物支肘。勿令臂得動搖也。廣註。法須令病人正坐。兩手按於膝上。而躬其臂。使胛骨遂開。以手摸胛骨上角。直至下角。適當四肋三間。更須離胛骨容側指許按之。覺牽引肩中爲眞。若不令胛開。而骨淹其穴。則不得眞。灸之無効。此穴無瀉法。瀉之。耗五臓眞氣。銅人。灸百壮。可積至五百壯。當覺瀧瀧然如流水之状。亦當有所下。若無停痰宿飮。則無所下也。如病人已困。不能正坐。當令側臥。挽其上臂灸之。又當于氣海、丹田、關元、中極四穴中取一穴灸之。或灸足三里。以引火氣實下。主五勞七傷。諸虚百損。傳尸癆瘵。骨蒸盗汗。吐血欬血。舉重失力。四肢倦怠。目弦頭暈。脾胃虚弱。噎膈翻胃。癰疽發背。咸宜灸之。禁針。犯之極危。
左傳。晋候有疾。求醫於秦。秦使醫緩爲之。未至。公夢疾爲二豎子曰。彼良醫也。懼傷我焉。盍去之。其一曰。居肓之上。膏之下。若我何。緩至。則曰。疾不可爲也。在肓之上。膏之下。攻之不達。薬之不至焉。公曰。良醫也。厚爲之禮而歸之。孫思邈曰。特人拙不能得此穴耳。苟存心精求。得而灸之。沈疴宿疾。自無不遺矣。  按肓。膈也。心下爲膏。又曰。凝者爲脂。釋者爲膏。又曰。膏者。連心脂膏也。此穴人年二十已後。方可灸之。仍灸足三里。引火氣下行。以固其本。若未出幼而灸。恐火盛上焦。積爲熱病。近見醫毎不分老少。又多不針三里。以致火氣上炎。是不經口授而妄作者也。
神堂
穴在第五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明堂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五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腰脊強急。洒淅寒熱。逆氣喘噎。哮嗽痰涎。
譩譆
穴在肩髆内廉。挾第六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抱肘取之。廣註。以手重按。則病者譩譆而笑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灸二七壯。素註。針七分。明堂。灸五壯。灯竇氏云。癲狂癇痴可針。餘並禁刺。主諸瘧不愈。虚煩勞熱。胸疼引背。髆内廉痛。
膈關
穴在第七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開肩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關節不利。渾身疼痛。嘔噦噎悶。食飮不下。
魂門
穴在第九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尸厥走注。及渾身骨節疼。胸背連心痛。灸之更驗。
陽綱
穴在第十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、素註。皆針五分。灸五壯。下經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主腸鳴腹痛。瀉利黄赤。怠惰不嗜食。身熱溺不清。
意舎
穴在第十一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七壯。下經。灸七壯。甲乙。灸三壯。針五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腹虚脹。大便滑泄。小便黄赤。背惡風寒。背膂痠痛。食飮不下。冷嗽氣攻兩脇。
胃倉
穴在第十二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正坐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七壯。甲乙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三七壯。主腹滿虚脹。食飮不下。惡寒脊痛。氣攻腰脇。
肓門
穴在第十三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。叉肋間。正坐取之。廣註。當與鳩尾相直。銅人。灸三七壯。刺五分。素註同。主心下痛。氣攻腰脇。便●。婦人乳室。
志室
穴在第十四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銅人。針九分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七壯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主腰強背痛。遺精淋瀝。陰中腫疼。吐逆霍亂。
胞肓
穴在第十九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七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七壯。甲乙。灸三壮。主腹脊急痛。二便癃閉。陰下腫。八字骨疼。
秩邊。
穴在第二十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三寸陷中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一法。直刺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五般痔腫。腿叉風疼。腎虚腰痛。遺精帶濁。
下歴尻臀。過髀樞也。
循髀外後廉。下合膕中。以上貫腨内。出外踝之後。循京骨。至小指外側端。
腨。腓腸。即脛腹也。要旨論云。足跟上爲踵。踵上爲腨。前已行過髀樞。比復循髀外後廉。髀樞之裏。承扶外一寸五分之間而下。與前之入膕中者相合。乃自委中下循合陽。
穴在膝膕約紋中央下三寸。廣註。委中下三寸也。銅人、素註皆針六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可針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腰脊強引腹痛。陰股熱。胻痠腫。便毒寒疝。女子崩帶。
下貫腨内。歴承筋(一名腨腸 一名直腸)
穴在腨腸中央陷中。廣註。從僕參量上合九寸。一法。居承山上一寸。銅人。灸三壯。禁針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可平針一寸五分。灸三七壯。主霍亂轉筋。并腰脉抽掣不定。又主腨痠脛痺。藏毒腸風。腰疼痔疾。
承山(一名魚腰 一名肉柱)
穴在鋭腨腸下分肉間陷中。廣註。約僕參上八寸。針經云。須令病者以兩手高按壁上。足大指跕地。看鋭腨腸下分肉間取之。一法。雙手扶桌跕起亦可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明堂。針八分。得氣即瀉。速出針。灸不及針。下經。灸五壯。一云。可刺二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霍乱轉筋。腰疼筋急。痔漏便毒。傷寒水結。
飛揚(一名厥陽)
穴在外踝上七寸。廣註。一法承山下一寸半。足太陽絡。別走少陰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平針入二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痿軟無力。痛風癧節。腰腿腨脚一切腫疼。筋急不能屈伸。實則鼻窒頭疼。瀉之。虚則鼽衂。補之。
跗揚。
穴在外踝上三寸。太陽前。少陰後。筋骨間。廣註。崑崙上二寸。陽蹻之郄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六分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一法。針一寸。灸七壯。主癱瘓痿痺。腰尻髀樞股胻痛。外踝紅腫。寒濕脚氣。兩足生瘡。
出外踝後之崑崙
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。廣註。當外踝骨尖平。過後跟去一寸動脉中。穴與太谿對。針可相透。足太陽脉所行爲經。火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留十呼。主腰脊内引痛。心疼與背接。腰尻痛。足腨種。脚氣乾濕。膕如結。踝如裂。齒齲。目眩痛如脱。瘧疾多汗。難産胎衣不下。妊婦禁刺。能堕胎也。亦主小兒五癇瘈瘲。
針經曰。上氣不足。腦爲之不滿。耳爲之苦鳴。頭爲之傾。目爲之瞚。中氣不足。則溲便爲之變。腸爲之鳴。下氣不足。則爲痿厥心悗。補足踝外。留之。
僕參(一名安邪)
穴在足跟骨下陷中。拱足得之。廣註。居後跟突骨下。赤白肉際。摺紋陷中。宜拱足而取。陽蹻之本也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直針向足底一寸。主足跟痛。不得履地。及癲癇痰壅。頭重如石。
申脉
穴在足外踝下白肉際。容爪甲陷中。廣註。合居外踝下五分白肉際。前後有筋。上有踝骨。下有軟骨。其穴在中也。陽蹻脉之所生。八法。配後谿爲妻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横針入一寸。可灸七壯。潔古曰。癇病晝發。宜灸陽蹻。卽申脉也。又主癱瘓冷痺。脚踝紅腫。
金門。(一名關梁)
穴在足外踝下。廣註。合居丘墟之後。申脉之前。外踝下。貼踝陷中。足太陽郄。陽維所別屬。銅人。針一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三分。一法。灸可七壯。主外踝疼。白虎歴節風。牙齒痛。小兒搖頭反折。宜灸之。炷如小麥。
循京骨
穴在足外側大骨下。赤白肉際陷中。廣註。京。大也。小指本節後大骨。名京骨。穴居其下。當以縄量小指至後跟中折取。赤白肉際。足太陽脉所過爲原。膀胱虚實皆抜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七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一法。横針入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主頭痛如破。腰痛不可屈伸。身後側痛。目内眥赤爛白翳。瘧寒熱善驚。足胻髀樞痛。項背強戻。鼻衂不止。及寒濕脚氣。兩足燥裂。或濕癢生瘡。
束骨
穴在足小指外側。本節後陷中。廣註。當取之骨後赤白肉際爲眞。足太陽脉所注爲兪。木。膀胱實。瀉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可灸二七壯。主本節腫疼。足心發熱。宜彈針出血。又主腰脊痛如折。髀強不可曲。膕如結。腨如裂。目眩頭痛。項強瞤動。目黄涙出。内眥赤爛。
通谷。
穴在小指本節前陷中。足太陽脉所溜爲滎。水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留五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云。可灸二七壯。主頭重目眩。項強留飮。胸滿失矢。 東垣曰。胃氣下溜。五臓氣亂。在於頭。取之天柱、大杼。不愈。深取通谷、束骨。
至小指外側端之至陰
穴在小指外側。去爪甲角如韮葉。足太陽脉所出爲井。金。膀胱虚。補之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一分。留五呼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後三分。灸七壯。可下難産。主目翳。大眥痛。努肉攀晴。美窒頭重。及寒濕脚氣。兩足生瘡。宜彈針出血。 太陽根結篇云。根於至陰。結於命門。命門者。目也。
而終。以交於足少陰。故足少陰腎經。起於小指之下也。
是動。則病衝頭痛。目如脱。項如拔。脊痛。腰似折。髀不可以曲。膕如結。腨如裂。是爲踝厥。是主筋所生病者。痔瘧狂癲疾。頭顖項痛。目黄涙出鼽衂。項背腰尻膕腨脚皆痛。小指不用。爲此諸病。盛則寫之。虚則補之。熱則疾之。寒則留之。陷下則灸之。不盛不虚。以經取之。盛者。人迎大再倍于寸口。虚者。人迎反小于寸口也。

足少陰腎

腎者。作強之官。技巧出焉。附著於脊之第十四椎。當胃之兩旁。中有小心。心爲火。腎爲相火。故曰小心。七節者。自尾骶骨數上也。
腎者。主蟄。封臟之本。精之處也。其華在髪。其充在骨。爲陰中之少陰。通於冬氣。腎之合骨也。其滎髪也。其主脾也。
腎氣通於耳。耳和則知五音矣。 腎氣絶。卽骨枯。少陰者。冬脉也。伏行而温於骨髄。骨髄不温。則肉不著骨。骨肉不相親。卽肉濡而却。故齒長而枯。髪無潤澤。骨先死。戊日篤。己日死。
臟各一。腎獨有二者。何也。然兩者。非皆腎也。其左者腎。右者命門。命門者。諸精之所舍。原氣之所係也。男子以臟精。女子以繋胞。故知腎有二也。
仙經曰。先生左腎者以男。先生右腎則爲女。丹渓曰。錢仲陽云腎有補無瀉。又曰。主閉臟者腎。司疏泄者肝。二臟皆有火。而其系上屬於心。心者。君火也。爲物所感則動。心動。則相火翕然而隨。雖不交會。亦暗流而疏泄矣。又曰。火有君火。有相火。以名而言。數質相生。配於五臟。故謂之君。以位而言。守位稟命。故謂之相。

足少陰之經

是經多血少氣。酉時氣血注此。受足太陽之交。從足走腹。左右共五十四穴。
足少陰之脉。起於小指之下。斜趨足心。
趨。向也。足少陰受足太陽之交。起小指之下。斜趨足心湧泉穴。(一名地衝)
穴在足心宛宛中。素問骨空論云。取足心者。使之跪。廣註。一法以線前按齊中指頭。後按足跟。對折之。當中是穴。足少陰脉所出爲井。木。實則瀉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母令出血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不及針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主腎家一切病。尸厥顚風。衝頭痛。足心熱。嗌乾咽痛。目●心惕。心中結熱。身面發黄。欬睡見血。奔豚疝氣。水脹。女似孕。男如蠱。股内後廉痛。痿厥嗜臥。千金翼更主瘖不能言。岐伯云。傷寒針之無汗。則不可治。腎絶故也。
内經曰。頭痛顚疾。下虚上實。過在足少陰。巨陽甚。則入腎。所以腎厥頭痛。治在湧泉。靈樞曰衝頭痛。難經曰厥頭痛。皆是也。 漢濟北王阿母。患熱厥。足下熱。淳于意爲刺湧泉立愈。
出然谷之下。循内踝之後。別入跟中。上腨内。出膕内廉。
跟。足跟也。及由湧泉轉出内踝之前起骨下然谷。(一名龍淵)
穴在足跟前大骨下陷中。去照海一寸。赤白肉際。與外側京骨相對。較湧泉當微前些。爲足太陰之郄。足少陰脉所溜爲滎。火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二分。留五呼。素註。留三呼。刺之見血。令人立飢。素問云。刺足下中脉。血不出爲腫。一法。横針一寸。可灸七壯。主消渇。心驚懼。舌縱喉閉。心痛如刺。寒疝小腹脹。氣上搶胸脇。●痠跗腫。寒濕脚氣。腎家一切症。及横骨紅腫。男子清濁淋瀝。夫人血崩陰挺。小兒臍風撮口。
上循内踝之後太谿。(一名呂細)
穴在足内踝後跟骨上。動脉陷中。廣註。踝骨尖平。過後跟去約一寸動脉中。與崑崙對。病者有此脉則生。無則死。足少陰脉所注爲兪。土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主久瘧寒疝。心痛如刺。痰唾如膠。腎家虚冷。陰痿不起。月事亂期。血氣閉塞。或腎家邪熱。兩腿生瘡癢甚。或脚跟腫痛。並宜瀉之。牙齒疼痛。傷寒脉不至。可灸七壯。
東垣曰。治痿宜導濕熱。引胃氣出行陽道。不令濕土尅腎水。其穴在太谿。
別入跟中大鍾
穴在足跟後踵中。廣註。後跟陷中。約居太谿下五分。赤白肉際。足少陰絡。別走太陽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素註。留三呼。一法。横針五分。灸七壯。主虚則嘔逆多寒。實則小便淋濇。大便秘結。又主心性痴呆。足跟腫痛。
經曰。足少陰之別。名曰大鍾。當踝後繞跟。別走太陽。其別者。並經上走於心包。下貫臍脊。實則癃閉。虚則腰痛。取之所別。惟其別走太陽。故主腰脊強痛。上走心包。故主心性痴呆。
水泉
穴在太谿下一寸。廣註。居内踝貼骨下。就足跟兩骨陷中。足少陰郄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四分。素註同。一法。横針入三分。灸七壯。主目不能遠視。女子月事不來。來卽心下痛悶。腹痛陰挺淋瀝。若踝骨痛。宜彈針出血。偏墜。宜灸之。
照海。(一名陰蹻)
穴在足内踝下。廣註。内踝下四分。前後有筋。上有軟骨。其穴居中。與申脉對。須令穏坐。足底相對下針。陰蹻脉之所生。八法。配列缺爲客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明堂同。一法。横針入五分。主久瘧暴疝。心不樂。大風默默。不知所痛。視如見星。溺難。女子淋瀝。月水不調。小腹痛。陰挺生瘡。 潔古曰。癇病夜發。宜灸陰蹻。卽照海也。
及折自大鍾之外。上循内踝。行厥陰太陰之後。經復溜(一名昌陽 一名伏白)
穴在足内踝上二寸陷中。廣註。當比陰交微前些。前傍骨是復溜。後傍筋是交信。二穴止隔筋一條耳。足少陰脉所行爲經。金。腎虚補之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五壯。明堂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順骨下一寸。可灸二七壯。主腸澼。腸中雷鳴。腹脹如鼓。水病肢腫。淋瀝。溺如散火。脊引腰痛。足痿䯒寒不温。寒濕脚氣。此穴大能回六脉。決死生。若脉微或絶。補之不見者。不可療也。又主傷寒無汗。瘧疾寒多。宜補合谷而瀉此。
交信。(一名内筋)
穴在内踝上二寸。少陰前。太陰後。筋骨間。廣註。當較陰交微後些。陰蹻之郄。銅人。針四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素註。留五呼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後三分。灸七壯。主氣淋寒疝。女子帶漏不止。腰樞股胻内廉痛。
過三陰交。(穴屬足太陰。在内踝上三寸。)上腨内。循築賓。
穴在内踝上腨分中。廣註。内踝上六寸際。腨肉分間。陰維之郄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銅人。留五呼。一法。横針五分。可灸七壯。主脚軟無力。足腨内痛。亦主小兒胎疝。癭瘤癲妄。
出膕内廉。低陰谷也。
穴在膝内輔骨後。大筋下。小筋上。按之動脉應手。屈膝取之。廣註。當在曲泉前横紋尖處。岐伯云。屈膝有兩縫尖。上爲曲泉。下爲陰谷。少陰脉所入爲合。水。銅人。針四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針可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股内廉痛。膝痛不得屈伸。溺難陰痿。舌縦涎下。少腹急如水鼓。引陰痛。陰嚢濕癢。帶漏不止。
上股内後廉。貫脊屬腎。絡膀胱。
前已低陰谷。此由陰谷上股内後廉。貫脊會於督脈之長強。(穴在脊骶骨端。足少陰、少陽之所結會。)還出於前。循横骨
穴在大赫下一寸。肓兪下五寸。廣註。陰上横骨中。宛曲如仰月。去腹中行各一寸。一法。曲骨旁開一寸五分。(按此上至肓兪六穴。銅人皆開中行一寸五分。素註又云半寸。三説不同。相承備考。愚意如素註。則逼近任脉。莫若從一寸之説爲正也。)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禁針。素註。刺一寸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可直刺二寸五分。灸五七壯。主豎痃偏墜。木腎腫大。陰氣入腹。腎氣衝心。夫人月事閉絶。小腹攻注疼痛。灸之立効。亦治腹脹小便難。目赤痛從内眥始。
大赫(一名陰維 一名陰關)
穴在氣穴下一寸。廣註。去腹中行各一寸。與中極相平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三分。素註。針一寸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直針二寸五分。灸可五七壯。主虚勞失精。小腹急脹疼痛。腎氣衝心。男子陰器短縮。莖中痛。夫人赤帶。
氣穴(一名胞門 一名子戸)
穴在四滿下一寸。廣註。去腹中行各一寸。與關元平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三分。素註。針一寸。灸五壯。一法。直針二寸。灸可二七壯。主婦人子宮久冷。不能成孕。赤白淋瀝。月事不調。配穴逆氣攻冲。兩脇疼痛。又治奔豚氣上下引又脊痛。泄利不止。目赤痛從内眥始。
四滿(一名 髓府)
穴在中注下一寸。廣註。去腹中行各一寸。與石門平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刺一寸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可五十壯。主疝瘕腸澼。臍下切痛。男子遺精白濁。婦人血崩月病。惡血疞痛。及小便不禁。氣攻兩脇疼痛。
中注
穴在肓兪下一寸。廣註。去腹中行各一寸。與陰交平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一寸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主脾洩不止。或小腹有熱。大便燥堅。小便淋濇。婦人月事不調。腰腹疼痛。
肓兪。
穴在商曲下一寸。廣註。去腹中行各一寸。與神闕平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一寸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入二寸五分。可灸三七壯。主腹膨滿。奔響寒疝。(按諸家以疝屬腎。故足少陰經諸窌穴多兼治疝。獨丹渓以疝本諸肝經。足證千古之訛。)
當肓兪之所。臍之左右會屬於腎。以下循任脉之關元(穴在臍下三寸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)中極。(穴在臍下四寸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)而絡繞於膀胱也。
其直行者。從腎上貫肝膈。入肺中。循喉嚨。挟舌本。
此直行者。仍從肓兪屬腎處上行。而循商曲。
穴在石關下一寸。廣註。合水分旁開一寸五分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一寸。灸三壯。素註。灸五壯。一法。針二寸。灸三七壯。主腹中積聚。大便或洩或閉。時時切痛。
石關
穴在陰都下一寸。廣註。合建里旁開一寸五分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一寸。灸三壯。素註。灸五壯。一法。針二寸。灸三壯。主嘔逆氣喘。脾胃虚寒。飮食不消。翻胃肚食。口出清涎。婦人子臟有惡血上冲腹痛。男子氣淋。小便不清。
通谷
穴在幽門下一寸。廣註。上脘旁開一寸五分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一寸。明堂。灸三壯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可灸三七壯。主心氣攻注。兩脇疼痛。口吐清涎。食飮不可。
諸穴。貫肝上。循幽門(一名上門)
穴在巨闕旁開一寸五分。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可二寸五分。灸三七壯。主心中引痛。健忘失志。氣逆煩悶。嘔吐涎沫。婦人乳汁不通。乳癰乳癤。
上膈。循歩廊。
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合居中庭旁二寸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主傷寒過經不解。四滿欬逆。喘息閉悶。
入肺中。循神封
穴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合膻中旁開各二寸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針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三七壯。主寒熱洒淅。欬逆胸滿肺癰。
靈墟
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合玉堂旁開各二寸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胸膈滿痛。欬逆不已。痰涎壅塞。嘔噎等症。
神藏
穴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合紫宮旁開各二寸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哮逆胸滿。嘔吐不食。
彧中
穴在腧府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合華蓋旁開二寸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哮喘氣逆。痰涎壅塞。胸膈疼痛。婦人吸乳乳癰。及紫白癜風。(紫白癜風。何以取腎之彧中。想此穴已屬肺之部分也。)
腧府。
穴在巨骨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合璇璣旁開二寸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久嗽吐痰。亦治骨蒸。及婦人血熱妄行。
而上喉嚨。並人迎。(穴屬足陽明。在頸大動脉應手。挟結喉旁一寸五分。)挟舌本而終也。
其支者。從肺出絡心。注胸中。
要旨論曰。兩乳間爲胸。前直者。已上挟舌本而終矣。此支者。自神藏別出繞心。注胸之膻中。以交於手厥陰。故手厥陰心包絡經起於胸中也。
是動。則病飢不欲食。面如漆柴。欬唾則有血。喝喝而喘。坐而欲起。目●●如無所見。心懸如飢狀。氣不足。則善恐。心惕惕心如人將捕之。是爲骨厥。是主腎所生病者。口熱舌乾。咽腫上氣。隘乾及痛。煩心心痛。黄疸腸澼腸。脊股内後廉痛。痿厥嗜臥。足下熱而痛。爲此諸病。盛則瀉之。虚則補之。熱則疾之。寒則留之。陷下則灸之。不盛不虚。以經取之。灸則強食生肉。緩帶被髮。大杖重履而歩。盛者。寸口大再倍于人迎。虚者。反小于人迎也。

手厥陰心包絡

心包絡。在心下横膜之上。豎膜之下。與横膜相粘而黄脂漫裹者。心也。其漫脂之外。有細筋膜如絲。與心肺相連者。心包也。
手厥陰心主。又曰心包何也。曰。君火以名。相火以位。手厥陰代心火行事。以用而言。故曰手厥陰心主。以經而言。曰心包絡。一經而二名。實相火也。

手厥陰之經

是經多血少氣。戌時氣血注此。受足少陰之交。從胸走手。左右共一十八穴。
手厥陰之脉。起於胸中。出屬心包。下膈。歴絡三焦。(黄帝針經、靈樞經皆云。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脉。甲乙經云。手心主之脉。)
要旨論云。鳩尾上蔽骨一名臆。臆上爲岐骨。岐骨上爲胸。歷。經歷也。膈者。二景圖云。心下有膈膜。與脊脇週迴相著。遮蔽濁氣。不使上薰于心肺也。三焦者。三十一難曰。上焦在心下下膈。當胃上口。其治在膻中。中焦在胃中脘。其治在臍旁。下焦在臍下。當膀胱上口。其治在臍下一寸。手厥陰受足少陰之交。起於胸中。出絡心包。由是下膈。歷絡於三焦之上貫上脘(穴屬任脉臍上五寸。)中脘。(亦屬任脉。在臍上四寸。)及臍下一寸陰交(亦任脉穴)之分也。
其支者。循胸出脇。下腋三寸。上低腋下。下循臑内。行太陰、少陰之間。入肘中。(甲乙經腋作掖。靈樞經。上低腋。下循臑内。)
要旨論云。脇上際爲腋。脇骨下爲肋。此經已歷絡三焦。而又自心包之上。支而横出。循胸出脇下腋三寸至天池。(一名天會)
穴在腋下三寸。乳後一寸。著脇直腋橛肋間。手足厥陰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素註同。甲乙。針七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五分。主胸膈煩悶。脇肋疼痛。馬刀瘰癧。
上行低腋下。下循臑内之天泉。(一名天温)
穴在曲腋下。去臂二寸。廣註。看腋間對縫處量下二寸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主心痛。胸脇支滿。欬逆膺連背胛及臂内廉痛。
以介乎太陰、少陰兩經之中。入肘中之曲澤也。
穴在肘内廉下陷中。屈肘得之。廣註。肘内廉下横紋盡處大筋間。與尺澤相並。約去寸許。屈手如弓。方可下針。手厥陰脉所入爲合。水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五分。禁灸。主九種心疼。肘腕掣搖疼痛。
下臂行兩筋之間。入掌中。循中指。出其端。
又由肘中下臂。行臂兩筋之間。循郄門(一名四白)
穴在掌後去腕五寸。廣註。合掌横紋上去五寸兩筋間。手厥陰之郄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久瘧不瘥。心胸疼痛。五心煩熱。心氣不足。嘔血衂血。
間使
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。廣註。内關上去一寸也。手厥陰脉所行爲經。金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明堂。灸七壯。甲乙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一寸五分。透支溝。灸可二七壯。主傷寒結胸。中風氣寒。癇狂霍亂。久瘧久癧。心疼驚悸。腋腫肘攣。婦人經病。小兒客忤。
内關(一名陰維)
穴在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。廣註。大陵後二寸。正對外關。手心主絡。別走少陽。八法。通陰維脉。配公孫爲母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宜刺一寸。透外關。可灸三七壯。主翻胃膈氣。中滿痞脹。脾胃不和。臟腑胸脇一切疾痛。又主癲癇狂妄。痞塊瘧疾。目赤肘攣。實則心暴痛。瀉之。虚則頭強。補之。 脉經曰。手心主之別。名曰内關。出兩筋間。循經以上系於心包。心系氣實則心痛。虚則頭強。取之兩筋間。
大陵。
穴在掌後兩筋間陷中。廣註。掌横紋兩筋間陷中。仰手而取之。手厥陰脉所注爲兪。土。心包實。瀉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素註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直刺三分。可灸七壯。主心胸疼痛。兩脇攻注。喉痺目赤。婦人乳癰。手臂生瘡。俗呼爲●門。此穴是也。
入掌中勞宮。(一名掌中)
穴在掌中央。屈無名指取之。廣註。掌心横紋中。屈中指無名指。取二指之間。手厥陰脉所溜爲滎。火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銅人。灸三壯。明堂。針二分。得氣卽瀉。刺不可過三度。多令人虚。一云。禁灸。灸則息肉日加。主兩手風燥。九種心疼。口瘡齦痛。手心發熱。
循中指。出其端之中衝云。
穴在中指之端。去爪甲如韮葉。手厥陰脉所出爲井。木。心包虚。補之。銅人。針一分。留三呼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一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三分。禁灸。主中風中暑中氣等證。不省人事。及熱病煩悶。掌烙身炙。九種心痛。喉舌等症。出血爲妙。
其支別者。從掌中。循小指次指出其端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其支者。別掌中。)
小指次指。無名指也。前支已循中指出其端矣。此又自勞宮穴支而別行。循小指次指出其端。以交於手少陽。故手少陽三焦經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也。
是動。則病手心熱。臂肘攣急。腋腫。甚則胸脇支滿。心中憺憺大動。面赤目黄。喜笑不休。是主脉所生病者。煩心心痛。掌中熱。爲此諸病。盛則瀉之。虚則補之。熱則疾之。寒則留之。陷下則灸之。不盛不虚。以經取之。盛者。寸口大一倍于人迎。虚者。寸口反小于人迎也。

手少陽三焦

三焦者。決瀆之間。水道出焉。及水榖之道路。氣之所終始也。上焦在心下下膈。當胃上口。主内而不出。其治在膻中。中焦在胃中脘。不上不下。主腐熟水榖。其治在臍旁。下焦當膀胱上口。主分別清濁。主傳動。出而不納。其治在臍下一寸。是名三焦也。
滑氏曰。三焦者。相火也。火能熟水榖。焦萬物者。莫熯乎火。是火也。腐熟之氣也。三焦有名無形。寄於膈膜脂膏之内。爲五臟六腑之隙。水榖流化之關。其氣融會於其間。發達皮膚分肉。運行四旁上中下。各隨其所屬部分而名之。實元氣之別使也。是故雖無其形。倚内外之形而得名。雖無其實。合内外之實而爲位者也。
丹渓曰。三焦以腐熟爲義。而下焦司肝心之分。又陰而主乎下者也。天非比火不能以生物。人非比火不能以有生。 又經云。上焦如霧。中焦如漚。下焦如瀆。蓋人心湛寂。欲想不興。則精氣散在三焦。以滎百脉。若想念雜起。慾火熾然。則翕撮三焦。精氣溢于命門輸瀉而去矣。

手少陽之經

是經多血少氣。亥時氣血注此。受手厥陰之交。從手去至頭。左右共四十六穴。
手少陽之脉。起於小指次指之端。上出次指之間。循手表腕。出臂外兩骨之間。上貫肘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上出兩指之間。)
要旨論云。臂骨盡處爲肘。手少陽起小指次指之端關衝穴。
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間。去爪甲角如韭葉。廣註。手無名指端外側也。手少陽脉所出爲井。金。銅人。針一分。留三呼。灸一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三分。禁灸。主三焦邪熱。喉痺目翳。心中煩悶。唇乾舌裂。口吐酸水。肘膊痛不能舉。宜彈針出血爲妙。
上出次指之間。歷液門
穴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。廣註。手無名小指本節前岐縫尖陷中。按桌上覆手取之。手少陽脉所溜爲滎。水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五分。灸七壯。主咽外腫。目赤濇。暴聾頭痛。手背紅腫。五指拘攣。腕中無力。臂痛不得上下。及四肢浮腫。痎瘧寒熱。
中渚。
穴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。廣註。合居液門下一寸。手少陽脉所注爲兪。木。三焦虚。補之。素註。針二分。留三呼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明堂。灸二壯。凌氏。直刺八分。禁灸。主脊間心後痛。肘臂攣疼。五指不得握。及風眩頭痛。目翳耳聾。
循手表腕之陽池。(一名別陽)
穴在手表腕上陷中。廣註。指本節直下至腕背中心兩筋間。手少陽脉所過爲原。三焦虚實皆抜之。素註。針二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銅人。禁灸。一法。直刺三分。指微云。透大陵。但不得搖手。恐傷針轉曲池。主腕痛無力。或紅腫不可屈伸。亦主消渇煩悶。
出臂外兩骨之間。歷外關(一名陽維)
穴在腕後二寸陷中。廣註。兩筋骨罅間。與内關相對。手少陽絡。別走心主。八法。配臨泣。通陽維爲女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透内關。灸可二七壯。主四肢筋骨痛。臂指不得屈伸。實則肘攣。瀉之。虚則不収。補之。亦主耳聾鼻衂。
支溝(一名飛虎)
穴在腕後三寸兩筋之間陷中。手少陽脉所行爲經。火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灸二七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二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針透間使。禁灸。主上焦脇肋疼痛。胸膈閉悶。下焦二便秘濇。中焦霍亂嘔吐。及傷寒熱病不汗。四肢浮腫。瘑瘡疥癬。婦人經阻。産後血暈。
會宗
穴在腕後三寸。空中一寸。廣註。合去前穴五分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銅人。灸七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禁針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主三焦邪熱上壅。気滯喘滿。耳聾膚痛。
三陽絡(一名通門)
穴在臂上大交脉之處。支溝上一寸。廣註。一云上支溝二寸。透郄門。銅人。灸七壯。明堂、素註。灸五壯。禁針。主臂痺不擧。暴瘖耳聾。一云。挫閃腰疼。宜彈針出血。
四瀆。
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。廣註。合肘尖骨來前五寸筋骨陷間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一法。直刺入二寸。可灸七壯。主臂膊疼痛。暴氣耳聾。
及上貫肘。抵天井也。
穴在肘大骨後一寸兩筋間陷中。廣註。甄權云曲肘後一寸。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間。一法。宜叉手腰間。取肘外大骨尖上去一寸。兩筋叉骨罅間。手少陽脉所入爲合。土。三焦實。瀉之。素註。針一寸。留七呼。銅人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針三分。一法。直刺五分。灸七壯。主頸項瘰癧。肩肘疼。握物不得。鋭眥赤。耳聾喉痺。及大風嘿嘿。寒熱凄凄。癲癇瘈瘲。
循臑外上肩。交出足少陽之後。入缺盆。交膻中。散絡心包。下膈。循屬三焦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肩字下皆有而字。交膻中。靈樞又作布。)
肘。臂節也。臑者。肩肘之間也。要旨論云。膊下對腋處爲臑。巨骨下爲缺盆。兩乳之間爲膻中。心包者。膻中之異名。是命門相火用事之分也。心下爲膈。三焦説見前。比經前已貫肘抵天井矣。此自天井上行。循臑臂之外。歷清冷淵
穴在肘上二寸。伸肘舉臂取之。廣註。合肘骨尖後上去二寸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平針五分。主肩臂痺痛。不得上下。
消濼。
穴在肩下臂外間。腋斜肘分下行。廣註。肩下三寸。肘尖約去六寸。臂外骨内肘斜分間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灸三壯。明堂、素註皆針六分。一法。平針五分。灸可二七壯。主臂外廉腫痛。或麻風冷痺。及晴下花頭暈。頸項強急。臂疽等症。
行手太陽之裏。陽明之外。循臂之臑會。(一名臑窌)
穴在肩前廉。虚肩頭三寸。廣註。肩之前廉骨下去肩頭三寸。手少陽、陽維之會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留十呼。得氣卽瀉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平針五分。灸七壯。主肩痛引胛。肩巨骨腫疼。臂膊不仁。頸項瘰癧。
上肩循肩髎
穴在肩端臑上。斜擧臂取之。廣註。臑會之上。擧臂有空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灸二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一法。針半寸。灸七壯。主肩臂重痛。不得擧動。宜彈針出血。
天髎。
穴在肩缺盆中。上毖骨之際陷中。廣註。須取缺盆毖骨際。肩壅肉上。與大杼附分約間寸許。若悞針陷處傷人。手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平針五分。灸可二七壯。主肩肘引痛。項筋強痛。項腫大。胸中煩悶。
交出足少陽之後。過秉風(穴屬手太陽。在肩上小顒後。手太陽、陽明、手足少陽之會。)肩井。(穴屬足少陽。在缺盆上肩大骨前一寸半。以三指按中指下陷中。手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)下入缺盆。(穴屬足陽明。在肩下横骨陷者中。)復由足陽明之外。而交會於膻中。(穴屬任脉。在兩乳間。)散布絡繞於心包。及下膈。當胃上口以屬上焦。於中脘以屬中焦。於陰交(穴與中脘皆屬任脉。中脘在臍上四寸。陰交在臍下一寸。)以屬下焦也。
其支者。從膻中。上出缺盆。上項。繫耳後直上。出耳上角。以屬下頰至䪼。(黄帝針經、甲乙經頰皆作頞。)
要旨論云。腦後爲項。目下爲䪼。比經前已入缺盆。下屬三焦矣。又從膻中支而上出缺盆之外。上項過大椎。(穴屬督脈。在第一椎上陷中。手足三陽、督脈之會。)循天牖。
穴在頸大筋外。缺盆上。天容後。天柱前。完骨下。髪際上。廣註。約上髪際寸許。居翳風下。頷骨盡處壅肉上爲是。又法。約結喉旁開七寸五分。銅人。針一寸。留七呼。不宜補。不宜灸。灸令人面腫眼合。先取譩譆。後取天容、天池卽差。若不針譩譆則難療。明堂。針五分。得氣卽瀉。瀉盡。更留三呼。瀉三吸。不宜補。素註、下經。灸可三壯。資生云。一壯。一法。針五分。主肩膊及兩胛痛。頸筋強不能回顧。目痛目昏。耳暴重聽。頭風面腫。
上耳後。經翳風
穴在耳後尖角陷中。按之。引耳中痛。廣註。耳下尖角貼耳墜後骨下陷中。開口有空。針經。銅錢三十文令咬之。然後取穴。手足少陽之會。素註。針四分。灸三壯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灸七壯。明堂亦三壯。灸刺倶宜咬錢。一法。針五分。灸七壯。主耳鳴耳痛。耳中濕癢。口噤頰腫。牙車緊急。嘴眼喎僻。小兒喜欠。
瘈脉(一名資脉)
穴在耳本後。雞足青絡之間。廣註。一法貼耳後翳風上前。與聽會相平。銅人。針一分。宜彈針出血如豆汁。不得多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主耳鳴聾。目眵瞢瞢。及小兒驚癇瘈瘲。
顱息
穴在耳後青脉中。廣註。須耳後上頭些。去瘈脉約四五分。銅人。灸七壯。禁針。素註。針一分。忌出血。明堂同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五分。禁灸。主頭風偏正。面癢如蟲行。額角紅腫。兩頤生瘡。小兒瘈瘲。
直上出耳上角。至角孫。
穴在耳廓中間。開口有空。廣註。須取耳廓中間髪際下。開口有空處。手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明堂。針八分。素註。針三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五分。主耳廓紅腫。牙車不利。目翳齒齲。唇吻強急。
過懸釐(穴屬足少陽。在曲周顳顬上廉。手足少陽、陽明之會。)陽白(亦屬足少陽。在眉上一寸。直目瞳子。手足少陽、陽明之會。)睛明。(穴屬足太陽。在目内眥。手足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五脉之會。)以屈曲下耳頰至䪼。會顴髎(穴屬手太陽。在面頄兌骨端陷中。手少陽、太陽之會。)之分也。
其支者。從耳後入耳中。却出。至目鋭眥。(靈樞經云。入耳中。出走耳前。過客主人前交頰。至目鋭眥。甲乙經同。惟鋭作兌。)
前支已至䪼。此又支而別行。從耳後翳風穴入耳中。過聽宮。(穴屬手太陽。在耳中。珠子大如赤小豆。手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)却出。
歷耳門
穴在耳前起肉。當耳缺者陷中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下經。禁灸。病宜灸。亦不得過三壯。一法。横刺入五分。主耳鳴聾。聤膿濕癢。及口噤天弔。
和髎
穴在耳前兌髪下横動脉。手足少陽、手太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三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一寸五分。主頭重痛。牙車引急。耳鳴嘈嘈。瞻視招搖。瘈瘲口僻。
至目鋭眥。會足少陽於瞳子髎。(穴屬足少陽。在目外眥五分。手太陽。手足少陽之會。)循絲竹空(一名目髎)
穴在眉後陷中。廣註。眉稍後去眉二分陷者中。少陽脉氣所發。銅人。禁灸。灸令人目小且盲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宜瀉不宜補。素註。留六呼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前一寸五分。主目疾。向後一寸透率谷。主頭風。又主一切頭面眉目或腫亦癢麻。及目眩頭暈。面掣眉跳。睫毛倒卷。目内紅痛。治頭風可灸七壯。餘並禁灸。
而終。以交於足少陽。故足少陽膽經起於目鋭眥也。
是動。則病耳聾。渾渾焞焞。溢腫喉痺。是主氣所生病者。汗出。目鋭眥痛。頰腫。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。小指次指不用。爲此諸病。盛則寫之。虚則補之。熱則疾之。寒則留之。陷下則灸之。不盛不虚。以經取之。盛者。人迎大一倍于寸口。虚者。人迎反小于寸口也。

足少陽膽

膽爲中正之官。決斷出焉。凡十一臟咸取决於膽也。膽居肝之短葉間。盛精三合。爲淸淨之府。蓋諸臟皆傳穢濁。濁膽無所傳道。故曰淸淨。若膽汁減而虚。則目昏。吐傷膽倒。則視物皆倒植矣。

足少陽之經

是經多氣少血。子時氣血注此受手少陽之交。從頭走足。八十六穴。 足少陽之脉。起於目鋭眥。上低角。下耳後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上低頭角)
要旨論云。目外眥爲鋭眥。足少陽經起目鋭眥之瞳子髎。(一名太陽 一名前關)
穴在目外去眥五分。手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。素註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内透魚腰。主眉稜痛如破。目疼如裂。努肉攀睛。翳膜眵●。眥癢涙出。天弔抽掣。
由是而循聽會
穴在耳前陷中。張口得之。動脉應手。廣註。約居上關下一寸。張口有空。令人咬尺。方可下針。一法。正當耳門掩耳肉前。開口取之。動脉宛宛中。足少陽脉所過。銅人。針一分。留三呼。得氣卽瀉。不須補。日灸五壯至三七壯。明堂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横針五分。灸二七壯。炷如鼠矢。此穴大能宣通耳氣。主耳聾氣閉。或鳴或濕或癢。及牙關脱臼。或緊急不開。齒疼腮腫。
客主人。(一名上關)
穴在耳前起骨上廉。開口有空。動脉中。手足少陽、陽明之會。銅人。灸七壯。禁針。明堂。針一分。得氣卽瀉。日灸七壯止三七壯。下經。灸十壯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問。禁深刺。深則交脉傷。爲内漏耳聾。欠而不得㰦。一云。上關刺深。令人開口不得合。下關久留針。令人合口不得開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一寸。灸七壯。炷如鼠矢。主唇吻強。口眼喎。牙關緊急。耳聾齒齲。偏頭風痛。
上低頭角。循頷厭
穴在曲周顳顬上廉。廣註。腦空穴上廉也。(按曲周。諸書皆同。惟一本作曲角。經文云。上低角。則曲周者。當是頭角之曲隅處也。要旨論云。耳上入髪際爲曲隅。顳顬者。腦空之別名。穴屬本經。在臨泣後去六寸。)手足少陽、陽明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七分。留七呼。素註。針三分。不可深。深令人耳無聞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□□□□。禁灸。主頭風頸痛。目眩耳聾。外眥急。好嚏。一云。兩耳珠痛。頭風。兩太陽痛。倶宜瀉之。或彈針出血。
懸顱
穴在曲周顳顬中廉。廣註。腦空中廉也。手足少陽、陽明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素註。針七分。留七呼。明堂。針二分。刺深令人耳無聞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前□□□。主頭偏痛引目外眥。目昏瞢紅腫。齒頰疼痛。
懸釐。
穴在曲周顳顬下廉。廣註。腦空下廉也。手足少陽、陽明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七分。留七呼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前□□□□。禁灸。主頭偏痛。面紅腫。目鋭眥赤痛。倶宜瀉之。或出血爲妙。
由懸釐外循耳上髪際。至曲鬢(一名曲髪)
穴在耳上髪際。曲隅陷中。鼓頷有空。廣註。一法云欲取曲鬢、懸釐、懸顱、頷厭四穴。當先取率谷。次取客主人。然後均分四穴去爲是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一分。沿皮向下透聽會。或平針五分。灸五壯。主口眼喎斜。頷頰腫痛。牙緊口噤。項不得顧。腦兩角痛引目眇。
率谷。
穴在耳上如前三分。入髪際一寸五分陷中。廣註。須嚼而取之。一法。捲耳尖向前點著處宛宛中。足太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前透絲竹空。主偏正頭風。眼疾。
由率谷外折。循天衝
穴在耳平後三分。入髪際二寸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灸七壯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主偏正頭疼。耳虚鳴濕癢。齦腫。癲風風痓。
浮白
穴在耳後入髪際一寸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主耳鳴耳聾。頭重如石。頸項癰癭。喉痺齒痛。
竅陰(一名枕骨)
穴在完骨上。枕骨下。動搖有空。足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甲乙。針四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一法。横針入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頭目疼。項頷痛。耳嘈嘈無聞。眩暈喉痺舌強。
完骨
穴在耳後入髪際四分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素註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明堂。針二分。灸以年爲壯。一法。横針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項疼頰腫。牙車緊急。口眼喎斜。中風不遂。手足攣痿。齒齲喉痺。
角孫。(穴屬手少陽。在耳廊中間。開口有空。手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。)又自完骨外折。循本神。
穴在曲差旁一寸五分。直耳上入髪際四分。廣註。合神庭旁開三寸。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七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直針三分。禁灸。主中風不省人事。目眩項急。癲癇偏風。
過曲差。(穴屬足太陽。在神庭旁一寸五分。)下至陽白。
穴在眉上一寸。直目瞳子。廣註。當眉正中量上一寸也。手足陽明、少陽、陽維五脉之會。素註。針三分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直刺二分。禁灸。主赤脉貫睛。努肉攀珠。或赤腫。或冷眵。及風寒頭痛。
會睛明。(穴屬足太陽。在目内眥。會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少陽、陽蹻、陰蹻。)復從睛明上行。循臨泣
穴在目直上入髪際五分陷中。廣註。令人正視取之。足太陽、少陽、陽維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後一寸。主目眩目翳。鼻塞鼻淵。羞明冷涙。外眥疼痛。稜針出血。則目自明。
目窗(一名至滎)
穴在臨泣後一寸五分。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可灸七壯。三度刺。或稜針出血。令目大明。主一切目疾。靑盲内障。宜先瀉後補。暴赤腫疼。宜單瀉之。亦治頭痛頭旋。面目浮腫。
正營
穴在目窗後一寸五分。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可七壯。主目眩頭痛。齒疼吻急。又治痰飮頭暈。嘔吐不已。惡聞人聲。名曰醉頭風。宜先瀉後補。
承靈
穴在正營後一寸五分。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禁針。可灸七壯。主腦風頭痛。鼽衂鼻窒。
腦空(一名顳顬)
穴在承靈後一寸五分。挟玉枕骨下陷中。廣註。一法云風池上二寸。與耳尖平。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素註。針四分。銅人。針五分。得氣卽瀉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下一寸五分。灸五壯。主頭面虚腫。氣盛耳脹。又主勞羸體熱。頸強頭重。 魏武患頭風。發卽目眩心亂。華佗爲刺腦空。立愈。
風池。
穴在顳顬後髪際陷者中。廣註。腦空下。唖門旁。平耳墜微上。大筋外髪際陷中。與翳風相齊。按之引于耳聞。手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素註。針四分。明堂。針三分。銅人。針七分。留七呼。灸七壯。甲乙。針一寸六分。大患風者。先補後瀉。少可者。以經取之。留五呼。瀉七吸。灸不及針。日七壯。一法。刺一寸五分。左透右。右透左。可灸三七壯。凌氏。帶斜刺一寸。如八字。主中風偏枯。脊膂強痛。腰背傴僂。頭風偏正。項強耳塞。眩暈鼽衂。目翳赤腫。痎瘧癭癧。傷寒温病。汗不得出。
東垣曰。少陽頭痛。風寒傷上。邪從外入。令人振寒頭痛。身疼惡寒。治在風池、風府。 安平公患偏風。甄權爲針風池、肩顒、曲池、支溝、五樞、陽陵、巨虚下廉卽瘥。
仲景曰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。反煩不解者。先刺風池、風府。却與桂枝湯則愈。
按此經頭部。自瞳子髎至風池。凡二十穴。作三折。向外而行。瞳子髎至完骨是一折。又自完骨外折。上至陽白。會睛明是一折。又自睛明上行。循臨泣。至風池是一折。
循頸行手少陽之前。至肩上。却交出少陽之後。入缺盆。
要旨論云。腦後爲項。項兩旁爲頸。脊兩旁爲膂。膂上兩角爲肩解。胸兩旁高處爲膺。膺上横骨爲巨骨。巨骨上爲缺盆。此經前已循臨泣而至風池矣。此又自風池循頸而過天牖。(穴屬手少陽。在頸缺盆上。天容後。天柱前。完骨下。髪際上。手少陽脉氣之處發。)行手少陽脉之前。下至肩。上循肩井。
穴在肩上陷者中。缺盆上。大骨前。廣註。一法以我小指按定肩突骨尖上。取中指第二節下是。手足少陽、足陽明、陽維之會。廣註。刺五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可灸二七壯。凌氏。針一寸。此穴入連五臟。眞氣所聚。不宜瀉。又不可驟深。須三度停針到穴。方無暈針之患。暈則宜針足三里。補之。主五勞七傷。頸項強。肩背痛。手臂不能擧。兩肩畏冷。風寒欬嗽。中風氣塞。涎上不語。癰疽癭癧。
却左右交出手少陽之後。過大椎(穴屬督脈。在第一椎上陷中。手足三陽、督脈之會。)大杼(穴屬足太陽。在第一椎下。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。手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)秉風。(穴屬手太陽。在肩上小髃後。擧臂有空。手太陽、陽明、手足少陽之會。)當秉風前。入缺盆之外。
其支別者。從耳中出走耳前。至目鋭眥後。(靈樞經無別字)
前經已入缺盆。此其支而別行者。從耳後顳顬間。過翳風(穴屬手少陽。在耳後陷中。按之引耳間。手足少陽之會。)之分。入耳中。過聽宮。(穴屬手太陽。在耳中。珠子如赤小豆。手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)出走耳前。復經聽會。(本經穴在當耳門掩耳肉前陷中)而至目鋭眥後瞳子髎(本經始穴。髎者。深空之貌。穴隙之謂也。)之分也。
其支別者。目鋭眥下大迎。合手少陽於䪼。下加頰車。下頸合缺盆。以下胸中。貫膈絡肝屬膽。(靈樞經。其支者。別鋭眥。下大迎。合手少陽抵于䪼。)
要旨論云。蔽骨上以胸。心下爲膈。肝膽説見本經臟腑。前支已至目鋭眥。此復自瞳子髎下行循大迎。(穴屬足陽明。在曲頷前一寸三分陷中。足陽明脉氣所發。)合手少陽於䪼之顴髎。(穴在面頰下廉陷中。手少陽、太陽之會)下臨頰車。(穴屬手厥陰。在乳後一寸。腋下三寸。手足厥陰、少陽之會。)之外。貫膈。卽期門(穴屬足厥陰。在不容旁一寸五分。直兩乳第二肋端。足太陰、厥陰、陰維之會。)之分而絡肝。下至日月(本經穴見後)之分而屬於膽也。
循腋裏。出氣衝。繞毛際。横入髀中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氣冲皆作氣街。)
脇。胠也。腋下爲脇。骨度總錄云。𩩲骬之左爲脇骨。共十二。小腸之分也。𩩲骬之右爲脇骨。共十二。大腸之分也。要旨論云。曲骨之分爲毛際。毛際兩旁動脉爲氣衝。腰髖骨兩旁爲機。機。楗骨之下。後爲臀肉。前爲髀厭。亦名髀樞。此迺自屬膽之分。循脇内章門之裏。出氣衝。(穴屬足陽明。在歸來下一寸。動脉宛宛中。足陽明脉所發。)繞毛際。遂横入髀厭中之環跳也。
穴在髀樞中。側臥伸下足。屈上足取之。廣註。法須令側臥。屈伸上下足。取髀樞骨尖後一指許搖按之。當有深陷。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灸五十壯。素註。針一寸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凌氏。直刺三寸。灸可二七壯。指微云。已針愼勿動搖。恐傷針也。主冷風風濕痺。偏枯不遂。腰胯痛。脚膝蹇。 昔壽宮患脚氣偏風。甄權爲針環跳、陽陵。卽能起行。 此穴久痛不已。忌之。先哲云。環跳痛不已。防生附骨疽。
其直者。從缺盆下腋。循胸過季脇。下合脾厭中。以下循髀陽。出膝外廉。(甲乙經腋作掖。銅人針經云。以下循髀太陽。靈樞經、甲乙經皆無太字。是。)
肩下脇上爲腋。骨度總錄云。脇骨之下爲季脇。前支已自屬膽處下行而横入脾厭矣。此其直者。從缺盆直而下腋。循胸。歷
淵液(一名泉液)
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。擧臂取之。廣註。當脇正直量下爲是。銅人。禁灸。灸令人生腫蝕馬刀。若内潰者死。寒熱者生。明堂。刺三分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。主脇肋紅腫。馬刀俠癭。
輙筋(一名神光 一名膽募)
穴在腋下三寸。復前行一寸。著脇陷中。廣註。當是淵液下三寸。仍前行向腹去一寸。一法。合蔽骨平開七寸五分。三肋端。側臥屈上足取之。又云。合居日月上三分。(此説亦與蔽骨平開合)足太陽、少陽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六分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可灸七壯。主胸暴滿不得臥。呑酸嘔汁。馬刀癭癧。
日月。
穴在期門旁一寸五分。直下五分。銅人、素註皆云。期門下五分。荳有誤歟。又一説云。章門下二寸。與中脘平。足太陽、少陽、陽維之會。膽之募也。素註。針七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脇肋疼痛。腎氣冲心。善悲多睡。言語不正。一云。最治嘔宿汁呑酸。
過季脇。循京門(一名氣兪 一名氣府)
穴在監骨下・腰中挾脊季脇本。廣註。一法一頭齊神闕。一頭齊命門。折中是穴。腎之募也。銅人。灸三壯。刺三分。留七呼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主水道不利。腸鳴洞泄。肩背畏寒。腹脹腰痛。髀樞鋆引疼。
帶脉
穴在季脇下一寸八分。廣註。約臍上二分。横開七寸五分。足少陽、帶脉之會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七壯。一法。灸三七壯。主腰腹縦。浴浴如裏水。逆氣攻衝如築。男子七疝偏墜。婦人月病。赤白淋瀝。
按此帶脉穴也。八脉者。帶脉者。起小腹之側。季脇之下。環身一周。絡腰而過。管束諸經之脉。如束帶然。故曰帶脉。主症如此。義可見已。
維道(一名外樞)
穴在章門下五寸三分。廣註。又法居髎上二寸五分。足少陽、帶脉之會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可三寸。灸三七壯。主腰腿一切痛。三焦不調。嘔逆水腫。
居髎。
穴在章門下八寸三分。監骨上陷中。廣註。合居環跳上二寸五分。足少陽、陽蹻之會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癱瘓痿弱。腿脚諸疾。
入上髎(穴屬足太陽。在腰髁第一空。足太陽、少陽之絡。)中髎(穴屬足太陽。在腰髁第三空。足厥陰、少陽之所結會。)長強(穴屬督脉。在脊骶骨端。足少陰、少陽之所結會。)之下。與前之入髀厭者相合。乃下循髀外。行太陽、陽明之間。歷風市
穴在腿外廉。垂手中指盡處。廣註。大腿外廉兩筋間。令平身垂手。取中指點到處是。與陰市相平。甲乙經無灸刺。□□亦失序。此穴銅人針五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中風癱瘓。頑麻冷痺。一切股膝胻足痠疼腫重。動履艱難之疾。又治渾身瘙癢。癘風惡瘡。
中瀆
穴在髀骨外。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。廣註。一本序此穴在風市之前。且云風市上一寸。(按明堂取陰市在膝上三寸。垂手正面點到處是。而風市亦然。且言與陰市相平。蓋陰市在正面。而風市在腿外廉也。然二市卽相齊。陰市上膝止三寸。中瀆上膝乃五寸。則一本之序此穴在風市前。得無是歟。 考諸靈樞、經度等書自是中瀆在後。其膝上五寸之説。或有悞耶。宜再細考。)足少陽絡。別走厥陰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一法。可刺二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寒氣客分肉間。上下攻痛。筋痺不仁。腿叉風痛連腰胯。
腰關。
穴在陽陵泉上三寸。犢鼻外陷中。千金一名關陵。與膝關相對。卽俗名膝眼者也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禁灸。素註同。一法。横針入一寸五分。透膝關。可灸七壯。凌氏針法。此與膝關及委中三穴。刺之須使針鋒相向爲妙。主膝頭紅腫。不能屈伸。鶴膝風毒等症。
出膝外廉。抵陽陵泉也。
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。廣註。膝下䯒骨外廉。輔骨(卽小圓骨)下寸許。大筋微前陷中。蹲坐取之。足少陽所入爲合。土。難經曰。筋會陽陵泉。疏曰。筋病治此。銅人。針六分。得氣卽瀉。亦宜久留針。日灸七壯至七七壯。素註。灸三壯。明堂下經。灸一壯。凌氏。横針一寸五分。可灸。主癱瘓痿痺。髀樞以下。筋孿不得屈伸。鶴膝紅腫。足胻冷。無血色。脇肋痛。徧身麻木。面頭浮腫。嗌中介然。
下外輔骨之前。直下抵絶骨之端。下出外踝之前。循足跗上。入小指次指之間。(黄帝針經、靈樞經同。甲乙經。上出小指次指之端。)
骨度統論云。䯒骨之外爲輔骨者。左右共二。卽陽陵泉上小圓骨也。外踝上爲絶骨。䯒骨下爲立骨。左右各有内外踝者共四。要旨論云。足大指本節後岐骨上爲跗。卽足面也。此自陽陵泉下外輔骨前。歷陽交
穴在外踝上七寸。斜屬三陽分肉之間。廣註。千金云一名足窌。又名別陽。外丘當在光明直上。而陽交微在外丘裏許。上對陽陵泉。陽維之郄也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可二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胸滿面腫。霍亂轉筋。膝胻寒厥。痿痺不収。
外丘
穴在外踝上六寸。廣註。須令轉脚跟向外。取斜縫中。少陽脉氣所生。銅人。刺三分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二寸三分。灸二七壯。主寒濕脚氣。胸滿頸疼。小兒龜胸癲疾。又治猘犬傷而毒不去。發寒熱者。速灸之。
光明。
穴在足外踝上五寸。廣註。合陽輔上一寸。足少陽絡。別走厥陰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胻腿痠疼。不能久立。及一切目疾。虚則痿躄。坐不得起。實則足胻熱。膝痛體不仁。善嚙頰。
直下抵絶骨之端。循陽輔(一名分肉)
穴在外踝上四寸。絶骨端。如前三分。廣註。去丘墟七寸。足少陽脉所行爲經。火。膽實瀉之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銅人同凌氏。直針一寸。宜灸。癱瘓痺痿。筋脉拘攣。百節痠疼。痛無常處。頷疼腋腫。喉痺癭癧。目鋭眥缺盆中痛。口苦善太息。面靑喜淨。寒瘧。胸脇髀膝痛至踝前。
懸鍾(一名絶骨)
穴在足外踝上三寸脉中。廣註。須細揣摸絶骨尖。如前三分而高寸許是陽輔。絶骨尖間筋骨縫中是懸鍾。與三陰交對。足三陽之大絡也。按之而陽明脉絶則取之。難經曰。髓會絶骨。疏曰。髓病治此。袁氏曰。足之健歩。以髓會絶骨也。銅人。刺六分。留七呼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指微云。斜針入二寸許。灸七壯。一法。横透三陰交。灸可二七壯。凌氏。横針一寸。主癱瘓。兩足不収。寒濕脚氣。腦疽。及渾身瘡癩。胃熱不嗜食。水蠱。傷寒大熱不退。
而下。出外踝之前。至丘墟。
穴在外踝下。如前陷者中。去臨泣三寸。廣註。踝骨尖下微前三分骨縫中。穴對商丘。自挾谿量上合五寸。足少陽脉所過爲原。虚實皆拔之。銅人。灸三壯。素註。針五分。留七呼。一法。直刺入一寸。灸可二七壯。凌氏云。針帶斜或透申脉。主癱瘓痿軟。繞跟紅腫。草鞋風痛。亦主胸腹堅滿。腋腫脇痛。久瘧卒疝。
循足跗之臨泣。
穴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。去挾谿一寸五分。足少陽脉所注爲兪。木。八法。通帶脉。配外關爲男。甲乙。刺二分。留五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五分。可灸七壯。主諸般足疾。䯒跗濕腫。渾身水氣。此穴洩水。元氣不損。能使五臟通利。亦主季脇滿痛。久瘧寒熱。缺盆腋下馬刀癭癧。及婦人月事不利。乳癰。
地五會
穴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。廣註。去挾谿一寸。臨泣五分。素註。刺三分。不可灸。灸令人痩。不出三年死。主足背紅腫。眼目赤疼。
俠谿。
穴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。本節前陷中。足少陽脉所溜爲滎。水。膽實瀉之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七壯。一法。可三七壯。主足背紅腫。五指拳攣。指罅濕爛。足心發熱。四肢浮腫。脇肋疼痛。亦主頷腫耳聾。目外眥赤。胸痛無常。
東垣曰。先潔古苦頭痛。發時兩頰靑黄。眩運。目不能開。懶言身重。兀兀欲吐。此屬厥陰。太陰合病。名曰風痰。灸俠谿。服局方玉壺丸愈。
乃上入小指次指之間。至竅陰而終也。
穴在足小指次指端。去爪甲如韭葉。廣註。足第四指外側端。去爪角如韭許也。足少陽脉所出爲井。金。素註。針一分。留一呼。甲乙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二分。主耳聾脇痛。夢魘轉筋。膽熱多睡。宜瀉。膽寒不寐。宜補。
經曰。少陽跟于竅陰。結于窗籠。又曰。少陽爲樞。樞折則骨繇而不安于地。故骨繇者。取之少陽。視有餘不足治之。按骨繇者。卽緩而不収也。所謂繇者。搖也。病筋緩而顫掉也。當取之竅陰、窗籠也。但窗籠未有所考。豈太陽小腸聽宮歟。蓋聽宮者。手足少陽、手太陽之會也。(考諸王曰逵靈樞根結篇註云。手太陽經天窗一名窗籠。未知是否。)
其支別者。從跗上。入大指。循岐骨内。出其端。還貫入爪甲。出三毛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其支者。別跗上。入大指之間。循大指岐骨内。出其端。還貫入爪甲。出三毛。)
要旨論云。足大指甲後爲三毛。三毛後横紋處爲聚毛。亦名叢毛。前其直者。從缺盆下合髀厭而出。循膝踝。循跗以入小指次指之間矣。此其支者。又自足跗上臨泣穴。支而別行入於足大指。循岐骨内。出其端。還貫爪甲。出三毛。以交於足厥陰。故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指聚毛之上也。
是動。則病口苦。善大息。心脇痛。不能轉側。甚則面微有塵。體無膏澤。足外反熱。是爲陽厥。是主骨所生病者。頭痛頷痛。目鋭眥痛。缺盆中腫痛。腋下腫。馬刀挾癭.汗出振寒。瘧。胸脇肋髀膝外至脛絶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。小指次指不。爲此諸病。虚則補之。實則瀉之。熱則疾之。寒則留之。陷下則灸之。不盛不虚。以經取之。盛者。人迎大一倍于寸口。虚者。人迎反小于寸口也。

足厥陰肝

肝者。將軍之官。决斷行焉。附著於脊之第九椎。其治在左。其臟在右。居腎之前。並胃。罷極之本。魂之居也。其華在爪。其充在筋。以生氣血。爲陽中之少陽。通於秋氣。其合筋也。其主肺也。肝氣通於目。目和。則知五色矣。人臥則血歸於肝。目受血而能視。足得血而能行。掌得血而能握。指得血而能攝。
肝靑象木。木得水而浮。肝得水而沉。何也。然。肝者。非爲純木也。乙角也。大言陰與陽。小言夫與婦。釋其微陽。而吸其微陰之氣。其意樂金。又行陰道多。故令肝得水而沉。妻從夫也。肝熟而反浮者。乙當歸甲。極而反也。肝有兩葉何也。然。肝者東方木也。春也。萬物始生。其尚幼小。意無所親。去太陰尚近。冬 離太陽不遠。夏 猶有兩葉。亦應木也。
肝氣絶。則筋縮引卵與舌卷。肝者。筋之合。筋聚於陰器。而絡於舌本。故脉不滎則筋急。筋急則引卵與舌。故舌卷卵縮者。筋先死。庚日篤。辛日死。

足厥陰之經

是經多血少氣。丑時氣血注此。受足少陽之交。從足走腹。左右共二十六穴。
足厥陰之脉。起於大指聚毛之上。循足跗上廉。去内踝一寸。(靈樞經、甲乙經皆云。起於大指叢毛之際。上循足跗上廉。)
要旨論云。足大指爪甲後爲三毛。横紋後爲聚毛。亦名叢毛。去。相去也。骨度統論云。䯒骨下爲立骨。左右各有内外踝骨。足厥陰起於大指聚毛之大敦。
穴在足大指端。去爪甲如韭葉。廣註。一云取如厲兌。内側爲隱白。外側爲大敦。足厥陰脉所出爲井。木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千金云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三分。灸二七壯。主七疝木腎。豎痃偏墜。小兒遺尿。婦人血氣冲心。血崩陰挺。及中風不省人事。尸厥狀如死人。
歷行間。
穴在足大指間動脉應手。廣註。大指次指岐縫間。足厥陰脉所溜爲滎。火。肝實瀉之。銅人。刺一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主目疾紅腫涙出。膝頭紅腫疼痛。乾濕脚氣。指罅腫爛。癲厥驚癇。嘔逆轉筋。善努脇痛。婦人經血不止。
經曰。邪在肝。則兩脇中痛。寒中。惡血在内。則胻善瘈。節時痛。取之行間。以引脇下。補三里。以温胃中。取血脉。以散惡血。取耳間靑脉。以去其瘈。
潔古治前陰臊臭。用此穴及少冲。説見心經。按難經謂肝臭臊。心臭焦。脾臭香。肺臭腥。腎臭腐。五臟各有臭。而皆主於心。故瀉行間爲治本。瀉少冲爲治標。治腋臭當亦同此法。腋下之穴爲極泉。腋臭亦屬臊。藥用柴胡、草龍膽、車前子、黄連以瀉心與肝二經也。
循足跗上廉。至太衝。
穴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。動脉陷中。廣註。行間後二寸。骨罅動脉間也。足厥陰脉所注爲兪。土。素問云。女子二七太衝脉盛。月事以時下。故能有子。凡診病人太衝脉有無。可決死生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針五分。禁灸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經神集。直針三分。主心痛脉弦。腰引少腹痛。兩丸騫縮。胸脇支滿。癃淋㿗疝。内踝前痛。行歩艱難。女子漏下不止。又治脚氣紅腫。宜彈針出血。脚軟無力。五指拘攣。宜先補後瀉。
抵内踝一寸之中封也。
穴在足内踝前一寸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内踝骨尖平。過前來寸半。(但于踝前來則一寸也)彎内兩筋間。伸足乃得。屈而針之。足厥陰脉所行爲經。金。銅人。針四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五分。灸七壯。主痿厥筋孿。陰縮小腹引痛。脚上生瘡。出血爲妙。
上踝八寸。交出太陰之後。上膕内廉。
膕。曲●也。要旨論曰。腓腸之上。膝裏曲處爲膕。自中封上踝。過三陰交。(穴屬足太陰。在内踝上三寸。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之會。)循蠡溝(一名交儀)
穴在内踝上五寸。與光明相對。足厥陰絡。別走少陽。銅人。針一分。留三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下經。灸七壯。一法。直針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癃疝。小腹滿痛。或臍下積氣如石。咽中不利。若有息肉。肩背拘攣。脛寒而痠。不可屈伸。女子崩帶。月事不調。男子氣逆。睾丸卒痛。實則挺長。瀉之。虚則暴癢。補之。
中都。(一名中郄)
穴在内踝上七寸䯒骨中。廣註。與少陰相直。足厥陰之郄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留六呼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主腸澼㿗疝。小腹痛。足下熱。脛寒痺痛。不能行立。内廉紅腫。瀉之。脚軟枯痩。宜先補後瀉。亦主婦人崩中。及惡露不淨。
復上一寸。交出太陰之後。上膕内廉。循膝關
穴在犢鼻内廉陷中。足厥陰脉氣所發。銅人。針四分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□分。經神集。針一寸五分。與陽關針鋒相透。形如八字。主鶴膝風痺。腰脚不能動履。
曲泉。
穴在膝内輔骨下。大筋上。小筋下。屈膝得之。横紋頭陷中。廣註。又法在陰谷後一寸。(按曲泉曰大筋上。小筋下。陰谷曰大筋下。小筋上。曲泉旣間處兩筋之間矣。則陰谷在下。與小筋無渉矣。 宜竟曰大筋之下爲是。小筋之上則悞也。焉有兩筋而顚倒可換者乎。故前于陰谷條巳僭去小筋上三字。若曲泉。則凌岑靑先生曰。逕取膝股内側。屈膝縫尖爲是。針宜向上入寸許。)足厥陰脉所入爲合。水。肝虚補之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留十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横針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主陰股痛。筋孿不可屈伸。腹脇支滿。身目腫。小腹痛引咽喉。房勞失精。陰莖痛。膝胻冷痺。女子血瘕。按之如湯沃股内。
循股陰。入毛中。過陰器。抵小腹。挟胃屬肝絡膽。(此靈樞經文也。黄帝針經、甲乙經皆同。惟銅人針經云。循股入陰中。環陰器。抵小腹。俠胃屬肝絡膽。)
要旨論云。髀内爲股。習醫直格云。臍上爲小腹。前已交出太陰之後。上膕而至曲泉矣。此由曲泉上循股内之陰包 穴在膝上四寸。股内廉兩筋間。廣註。踡足當有槽。明堂云。在血海上一寸。針六分。灸七壯。銅人。灸三壯。素註刺同明堂。主腰尻引小腹痛。小便癃遺。兩股生瘡。婦人經病。
五里
穴在氣衝直下三寸。股陰動脉中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主腹中熱閉。不得小便。腎風陰嚢濕癢。
陰廉。
穴在羊矢下。去氣衝二寸動脉中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針一寸。灸二七壯。主木腎便毒。又云。婦人絶産。未經育者。灸之能使受孕。
按羊矢亦穴名。一本亦序之。云在氣衝下一寸。灸五壯。主氣攻兩脇。小腹脹急。但靈樞、銅人諸書。皆不經載耳。
遂當衝門(穴屬足太陰。在臍下五寸。中開四寸五分。居横骨兩端。足厥陰、太陰之會。)府舎(亦屬足太陰。在衝門上一寸七分。足太陰之郄。)之分。入陰毛中。左右相交。環繞陰器。抵小腹。而上會於曲骨(穴屬任脉。在臍下五寸。毛際陷中。足厥陰、任脉之會。)中極(亦屬任脉。在臍下四寸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)關元。(亦屬任脉。在臍下三寸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)自關元復循章門(一名長平 一名脇髎)
穴在大横外。直季脇端。側臥屈上足。伸下足。擧臂取之。廣註。側臥屈伸上下足。以手中指點著耳墜。取肘尖盡處。一法。臍上二寸。旁開六寸。肥人須八寸。脾之募也。足厥陰、少陽之會。難經曰。臟會章門。疏曰。臟病治此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灸百壯。明堂。日灸七壯止五百壯。素註。針八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禁針。灸二七壯。主嘔吐喘急。腸鳴腹脹。二便秘濇。食飮不化。積聚賁豚。氣逆攻刺。脇痛肢懈。溺多白淫。
東垣曰。氣在於腸胃者。取之太陰、陽明。不下。取三里、章門、中脘。魏士珪妻病疝。自臍下上至於心皆脹滿。嘔吐煩悶。食飮不進。滑伯仁曰。此寒在下焦。爲灸章門、氣海而愈。
期門
穴在直兩乳第二肋端。不容旁開一寸五分。廣註。一法乳旁開一寸五分。直下一寸五分。灸二七壯。經神集。針八分。主傷寒過經不解。胸膈膨張。欬逆氣喘。兩脇疼痛。及婦人熱入血室。因經水適來適斷。邪乘虚入。晝則明了。夜則譫語。又治哮喘氣逆。目靑而嘔酸水。賁豚上下。
一婦人熱入血室。許學士曰。小柴胡已遲。宜刺期門。如言而愈。 又按。太陽與少陽併病。頭項強痛。或眩。如結胸狀。心下痞硬者。當刺大椎第一行肺兪、肝兪。愼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五六日不止。當刺期門。
之所。俠胃屬肝。下日月(穴屬足少陽。在期門之下。膽之募。足太陰、少陽、陽維之會。)之分。絡於膽也。 上貫膈。布脇肋。循喉嚨之後。上入頏顙。連目系。上出額。與督脉會於巓。
肋。脇骨也。骨度統論曰。𩩲骬之左右爲肋骨者。上下共二十四。肋骨之下。爲季肋骨者。左右共四。頏顙。咽本也。靈樞經云。頏顙。分氣之泄也。要旨論曰。目内廉深處爲目系。頭頂曰巓。是經前已自期門、日月之分。而挾胃屬肝絡膽矣。此復自期門上貫膈。行食竇(穴屬足太陰。在雲門下七寸四分。旁開任脉六寸。)之外。大包(亦屬足太陰。在淵液下三寸。脾之大絡也。)之裏。散布脇肋。上雲門(穴屬手太陰。在璇璣旁開六寸。)淵液(穴屬足少陽。在腋下三寸。)之間.人迎(穴屬足陽明。在結喉旁開一寸五分。)之外。循喉嚨之後。上入頏顙。行大迎(亦屬足陽明穴在曲頷前一寸三分。)地倉(亦屬足陽明。在俠口吻旁四分。)四白(亦屬足陽明。在目瞳子直下一寸一分。)陽白(穴屬足少陽。在眉上一寸。直目瞳子。)之外。連目系。上出額。行臨泣(亦屬足少陽。在目直上。入髪際五分。)之裏。與督脉相會於巓頂百會也。
其支者。從目系下頰裏。環唇内。
前連目系上出額至巓矣。此其支者。從目系下行任脉之外。本經之裏。下頰裏。環於唇口之内。
其支者。復從肝。別貫膈。上注肺。(甲乙經云。上注肺中。)
此又支而別者。復從期門屬肝處貫膈。行食竇(足太陰穴見前)之外。本經之裏。上注於肺。以下行至中焦。挾中脘之分。而交於手太陰。故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也。
是動。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。丈夫㿗疝。婦人少腹腫。甚則嗌乾。面塵脱色。是主肝所生病者。胸滿嘔逆。飧泄狐疝。遺溺閉癃。爲此諸病。盛則瀉之。虚則補之。熱則疾之。寒則留之。陷下則灸之。不盛不虚。以經取之。盛者。寸口大一倍于人迎。虚者。寸口反小于人迎也。

督脉

督之爲言。都也。八脉之長也。爲陽脉之都綱。而總督諸脉於後者也。啓玄子曰。督與任一源而二岐。督則由會陰而行背。任則由會陰而行腹。人身之有任督。猶天地之有子午也。人身之任督。以腹背言。天地之子午。以南北言。可以分。可以合者也。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雜。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。一而二。二而一者也。

督脈之經

是經起長強。終齦交。貫脊上巓。下鼻柱。單行凡二十七穴。
督脉者。起於下極之腧。(難經腧作兪)
要旨論曰。前陰後。後陰前。屛翳筋之間爲簒。簒内深處爲下極。下極之前。男爲陰廷。女爲窈漏。督脈始於此。兩陰之間。屛翳之處也。
並於脊裏。上至風府。
要旨論云。脊之爲骨。凡二十一椎。通項骨三椎。共二十四椎。督脉自屛翳而起。歷長強。
穴在脊骶骨端。廣註。須伏地而取。居骶骨端三分。督絡。別走任脉。足少陰、少陽之所結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轉針以大痛爲度。素註。灸二七壯。甲乙。針二分。留七呼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主腸風臟毒。痔漏尸癆。●蟲疳蝕。及腰尻骨痛。小兒顖陷。
並脊裏而上行。循腰腧(一名背解 一名髄孔 一名腰柱 一名腰戸)
穴在第二十一椎節下。廣註。須挺身伏地。兩手交重支額。縱舒四體。取之宛宛中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灸七壯止七七壯。明堂。灸三壯。素註。刺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五壯。主一切腰痛。脊膂強疼。淋濁溺赤。婦人月病。 腰關(一名脊腰關)
穴在第十六椎節下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三壯。甲乙無刺灸。一法。灸二七壯。主勞損腰胯痛。遺精白濁。婦人月病帶下。
命門(一名屬累 一名精宮)
穴在第十四椎節下。伏而取之。廣註。大要十四椎與臍相平。當身正立平處。以直杖從地比至臍。點起杖間。隨移于後。看點處爲準取之。主一切虚損腰痛。脊強不能屈伸。久痔遠血。男子遺精白濁。女子赤白帶下。經神集云。久腸風神効。 懸樞
穴在第十三椎節下。伏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灸七壯。主一切聚氣上下。腹中留疾。及賁豚疝氣嚢縮。腰脊強痛。不得俛仰。
脊中
穴在第十一椎節下。俛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得氣卽瀉。禁灸。灸令人筋縮傴僂。經神集云。主癲癇及翻胃吐血。小兒積塊。亦頗灸之。
筋縮
穴在第九椎節下。俛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明堂下經。灸七壯。一法。灸二七壯。主手足不収。或拳孿不舉。怒氣傷肝。皮黄氣閉。癲癇瘈瘲。心疼脊強
。 至陽
穴在第七椎節間。俛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三壯。明堂。灸七壯。主黄疸濕熱。遍身發黄。胸背引痛。寒熱解●。體羸頸痠。
靈臺(一名肺底)
穴在第六椎節下。俛而取之。銅人缺症治。甲乙無灸刺。近世以治哮喘久嗽。靡下奏功。亦治背痛項強。骨蒸癆瘵。禁針。
神道(一名冲道)
穴在第五椎節下。俛而取之。銅人。灸七七壯止百壯。禁針。明下。灸三壯。針五分。千金。灸五壯。主七情過傷。健忘驚悸。痎瘧往來。脊膂強痛。牙車蹉跌。癇瘈癆瘵。
身柱。
穴在第三椎節下。俛而取之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七七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下經。灸三壯。主腰脊強痛。瘈瘲癲癇。難經曰。洪長伏三脉。發爲風癲狂症。惡人與火。宜灸三椎九椎
。 過風門。(穴屬足太陽。在二椎骨下。兩旁各去一寸五分。)循陶道
穴在大椎節下。俛而取之。足太陽、督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灸五壯。一法。灸二七壯。主痎瘧寒熱。脊強頭重。瘈瘲恍惚。
大椎(一名百勞 一名上杼)
穴在第一椎上陷中。廣註。取平肩爲準。手足三陽、督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灸以年爲壯。主五勞七傷。諸虚百損。骨蒸盗汗。痎瘧往來。寒熱欬嗽。一切項背強。肩膊急。百節痠疼。吐血失力。
仲景曰。太陽與少陽併病。頸項強痛。或眩冒。時時如結胸狀。心下痞硬者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
瘂門(一名舌厭 一名瘖門)
穴在項後髪際内五分宛宛中。廣註。宜仰頭取之。督脉、陽維之會。入繋舌本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素註。針四分。禁灸。灸令人瘂。刺亦不宜深。主卒瘖。舌強不得語。項強不能顧。諸陽熱盛。衂血不止。
風府(一名舌本)
穴在項後入髪際一寸。廣註。大筋間宛宛中。仰而取之。一法。疾言其肉立起。休立下。足太陽、陽維、督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禁灸。灸之失言。明堂。針四分。留三呼。素註同。主中風傷風。癘風風痺。一切風疾。及頭中凡頭痛偏正。肢體偏枯。眩運顚瘈。舌緩。強頸急戻。目疾疸症。咸宜刺之。兼能提下焦之氣。 岐伯曰。巨陽者。諸陽之屬也。其脉連風府。故爲諸陽主氣。
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初服桂枝湯。反煩不解者。先刺風池、風府。却與桂枝湯則愈。又瘧論曰。邪客於風府。循膂而下。衛氣一日夜大會於風府。明日日下一節。故其作晏。毎至於風府。日下一節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。二十六日入於脊内。故日作又益晏也。 資生經曰。風府者。傷寒所自起。古人毎護之。
東垣云。少陽頭痛。治在風池、風府。 昔魏武風傷項急。華佗爲刺此穴。立愈。
入腦。上巓循額。至鼻柱。屬陽脉之海也。
又自風府入腦。循腦戸(一名合顱 一名匝風)
穴在枕骨上。強間後一寸五分。足太陽、督脉之會。銅人。禁灸刺。犯之失音。素問云。刺脳戸。中腦立死。明堂。針三分。主頸項強痛。頭風目涙。
強間(一名大羽)
穴在後頂後一寸五分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灸七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主頭痛目眩。心煩項急。
後頂(一名交衝)
穴在百會後一寸五分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二分。明堂。針四分。素註。針三分。主頭風眩運。如頂心痛。刺之。須瀉湧泉。使上下相通。易愈也。
上巓。至百會
穴在頂中央旋毛陷中。可容豆。去前頂一寸五分。直兩耳尖略退些子量上。折中取之。猶天之極星居北也。再以草度前髪際至後髪際。作十二寸。前五寸。後七寸。穴居其中。手足三陽、督脉之會。素註。針二分。銅人。灸七壯止七七壯。凡灸頭頂。不得頓逾七壯。以頭皮薄。不能勝火。况此又爲諸陽之會也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後三分。主中風尸厥。癲癇狂邪。一切僵仆不省人事。口噤語謇。喎斜眩運。腦漏鼻閉之症。最主脱肛偏墜。針法須用升提。
昔虢太子尸厥。扁鵲取三陽五會而甦。 唐高宋頭痛。秦鳴鶴刺百會出血。立愈。
前頂
穴在顖会後一寸五分陷中。廣註。入髪際内合三寸半。銅人。針一分。灸三壯。素註。四分。一法。灸七壯。主頭風。鼻涕眩暈。
顖會
穴在上星後一寸陷中。廣註。合入前髪際内二寸。督之脉氣所發。銅人。灸七壯止七七壯。初灸病去卽痛。痛則止。若是鼻窒。灸至四日當漸退。七日頓愈。針二分。留三呼。得氣卽瀉。八歳已不下可刺。恐顖門未合也。素註。針四分。主腦虚寒。及飮酒過多。腦疼如破。頭眩鼻衂。頭生白屑。若眞頭痛。宜稜針於此穴出血。
上星
穴在神庭後五分陷中。廣註。入髪際當一寸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灸五壯。銅人。灸七壯。一法。針一分。沿皮向上三分。灸七壯。灸七壯。主頭面腫赤。頭風腦漏。一切鼻衂鼻淵。鼻痔鼻塞。及目睛痛不能遠視。頭生白屑。不宜多灸。恐抜火氣上衝。有妨於目也。稜針出血。能宜泄諸陽熟氣。
神庭。
穴在鼻直上入髪際五分。足太陽、督脉之會。(素註云。督脉、足太陽、陽明之會。)素註。灸三壯。銅人。灸二七壯。止七七。禁針。針令人發狂。目失明。一法。刺一分。沿皮向上三分。主癲癇驚悸。眩運頭疼。目涙鼻淵。岐伯曰。凡欲療風。勿令多灸。縁風性輕揚。恐火氣散走也。宜七壯止。張子和曰。凡目腫目翳。宜刺神庭、上星、顖會、前頂。翳者。可使立退。腫者。可使立消。
循額至鼻柱。經素髎(一名面正)
穴在鼻柱上端。廣註。鼻準尖上也。素註。針三分。外臺。針一分。禁灸。主酒風鼻赤。鼻痔鼻疽。鼻衂不止。亦主眼丹。法須以手從印堂按下至鼻尖數次。出血卽愈。
水溝(一名人中)
穴在鼻下人中。直唇取之。廣註。一法口含水突上處是穴。督脉、手足陽明之會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留六呼。灸三壯。銅人。針四分。留六呼。得氣瀉之。灸不及針。下經。灸五壯。主中風中惡。癲癇卒仆。口眼喎斜。牙關緊急。唇吻不収。脊強腰痛。水氣浮腫。及消渇引飮。凡灸須炷如雀糞。水氣面腫。此穴一針。水盡卽愈。 要穴補遺云。人病脊膂強痛。癲癇狂邪。目痛。背心熱。大杼骨痠疼。斯乃督脉起于下極。由尾閭並脊而上行於風府。故生是病。宜刺要穴人中。
兌端。
穴在唇上端。廣註。唇正中赤白肉際。明堂云。在唇下。宜開口取之。針入一分。略斜向上。彈針出血。銅人。針二分。灸三壯。炷如麥。主唇反唇腫。
至齦交
穴在唇内齒上縫中。廣註。居上齒齦筋縫中。督、任、足陽明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三壯。主牙疳腫蝕。及兩腮生瘡。名骨槽風。 岐伯曰。治鬼魅癲狂。宜以刀决斷更佳。
而終。以會任脉焉。云陽脉之海者。以人之脉絡。周流於諸陽之分。譬猶水也。而督脉則爲之統攝。故曰陽脉之海。
脉經曰。尺寸倶浮。直上直下。此爲督脉也。腰背強痛。不得俛仰。大人癲病。小兒風癇。難經曰。督之爲病。脊強而厥。金匱曰。脊強厥者。五痓之總名。其症卒口噤。背反張而瘈瘲。諸藥不已。可灸身柱、大椎、陶道。
李頻湖曰。督脉雖行於背。而別絡自長強走任脉者。則由小腹直上貫臍。中貫心。入喉上頣環唇。而入于目之内眥。故顯證與任衝相屬。啓玄子所言三岐而一源是也。内經八脉篇曰。督脉爲病。從小腹上衝心而痛。並于任脉者也。不得前後爲衝疝。並于衝脉者也。其女子不孕。癃痔遺溺隘乾。治在骨上。甚者。在臍下營。骨上者。督之脊骨諸穴。臍下營。小腹任衝之處也。
又曰。督之爲病。主外感風寒之邪。内經以爲實則脊強。虚則頭重。王叔和以爲腰脊強痛。不得俛仰。大人癲病。小兒風癇。盡尺寸中央三部皆浮。且直上直下者。弦長之象也。故主外邪。

任脉

任者。姙也。爲夫人生養之本。而承任諸脉於前者也。任與衝脉皆起於胞中。循脊裏。爲經絡之海。其浮而在外者。循腹上行。會於咽喉。別而絡唇口。血氣盛。則肌肉熱。血獨熱。則滲灌皮膚。生毫毛。婦人有餘于氣。不足于血。以其月事數下。任衝並傷故也。任衝之交脉。不營其口唇。故髪鬚不生。

任脈之經

是經起會陰。終承漿。單行腹部中行。凡二十四穴。
任脉者。起於中極之下。
中極之下者。會陰之分也。任脉起於會陰。
穴在大便後。小便前。兩陰之間。一云。玉門後。穀道前。任之別絡。任、督、衝三脉所起。督由會陰而行背。任由會陰而行腹。衝由氣衝而行足少陰。銅人。灸三壯。素註。刺二分。主陰中諸病。不得大小便。穀道瘙癢。久痔相通。女人經閉。陰中挺出。常器之云。病有大小便不通。服藥不効。將死者。氣結也。針入卽甦。但不可久留針。一云。溺死者。令人倒拖出水。針補是穴。尿矢出則活。餘不可針。
而上行循曲骨。
穴在横骨上。中極下一寸。毛際陷者也。動脉應手。足厥陰、任脉之會。銅人。灸七壯止七七壯。針二寸。素註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一法。刺入一寸。可灸五十壯。主七疝木腎偏墜。小腹急痛莖縮。陰嚢濕癢。婦人赤白帶下。
以上毛際。循腹裏。
由曲骨以上毛際。至中極。(一名玉泉 一名氣原)
穴在臍下四寸。膀胱之募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十呼。得氣卽瀉。灸百壯止三百壯。素註。針一寸二分。留七呼。明堂。針不及灸。日灸三七壯。一法。刺二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主下元虚憊。一切遺精夢泄。五淋七疝。賁豚積聚。時上衝心。小腹脹滿。四肢倦怠。婦人月病帶漏。轉胞不得尿。産後惡露不行。胎衣不下。及犯經寒熱。羸痩無子者。三度灸。可使有子。
上循關元。至喉嚨上頤。循面入目。屬陰脉之海也。
上循關元(一名次門)
穴在臍下三寸。小腸之募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所謂下紀者是也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灸百壯止三百壯。素註。針一寸三分。留七呼。灸七壯。明堂。妊婦禁針。針之落胎。胎多不出。針外踝崑崙卽出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灸可七壯止百壯。主積冷虚乏。臍下絞痛。遺精淋濁。癃疝賁豚。及傷寒陰症。婦人帶下。經病惡露不止。
石門(一名利機 一名精宮 一名丹田 一名命門)
穴在臍下二寸。三焦之募。銅人。灸二壯止百壯。甲乙。針八分。得氣卽瀉。千金。針五分。下經。灸五壯。素註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婦人禁針灸。犯之絶育。經神集云。久閉精不孕者。灸之又能使宣通而有孕也。主傷寒陰症。腎囊孿縮。小腹絞痛。一切男婦老弱。下元虚冷。氣逆攻衝。賁豚瘕疝。崩中淋漏。水氣膚腫。
氣海(一名下肓 一名脖胦)
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。生氣之海也。男子以臟精。女子以盛血。灸爲妙。銅人。灸百壯。明下。灸七壯。素註。刺一寸三分。灸五壯。主眞氣不足。臟氣虚憊。一切氣疾久不瘥。肌體羸痩。氣力衰弱。瘕疝豚聚。吐疼心痛。陰症卵縮。脱陽欲死。婦人犯經羸痩。崩帶惡露不浄。繞臍冷痛。小兒遺尿。亦治閃挫腰疼。 浦江鄭義宋患滯下。昏仆目上視。搜注汗泄而脉大。此陰虚陽暴絶也。得之病後酒色。丹渓爲灸氣海而甦。仍服參膏數觔而愈。
陰交。(一名少關 一名横戸)
穴在臍下一寸。當膀胱上口。三焦之募。任脉、足少陰、衝脉之會。一云。五臟之募。足三陰、任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三分。得氣卽瀉。瀉卽補之。灸百壯。明堂。灸不及針。日三壯止百壯。一法。針可二寸五分。灸七七壯。主下元虚冷。敗血成塊。氣痛如絞。下引陰中。不得小便。丸騫疝痛。婦人崩帶。繞臍冷疼。月病無子。灸三度。能令有子。亦主小兒顖陷。
行臍裏。經神闕(一名氣舍 一名維會)
穴在臍正中央。素註。禁針。針之令人臍生惡瘍。溲矢出者死。灸三壯。銅人。灸百壯。主小便不通。大便久泄。中風尸厥。不省人事。凡灸須用炒盬一撮塡臍内。方可著艾。 徐平仲中風不省。桃源薄爲灸臍中百壯始甦。不起者。再灸百壯。
水分(一名分水)
穴在臍上一寸。内爲闌門。正當小腸下口。凡飮食入胃。至是而泌別清濁。水液入膀胱。渣滓入大腸。故曰水分。素註。針一寸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灸可五十壯止百壯。一云。禁針。針出水出盡者死。明堂。水病灸七七壯止四百壯。針五分。留三呼。資生云。不針爲是。主水病腹腫如鼓。腸鳴如雷。分陰陽。調血氣。水病殊良也。
下脘
穴在建里下一寸。臍上二寸。内爲幽門。當胃下口。小腸上口。水穀于是入焉。足太陰、任脉之會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灸二七壯止二百壯。一法。針一寸五分。灸五十壯。主六腑氣寒。不能轉化。嘔逆鼓腫。胃脹腹疼。臍下動氣塊積。
建里
穴在中脘下一寸。臍上三寸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留三呼。灸五壯。明堂。針一寸二分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灸五十壯。主腹脹身腫。腸中痛。心疼氣逆。
中脘(一名太倉)
穴在上脘下一寸。居心蔽骨與臍之中。廣註。法以草度蔽骨至臍中。折中是穴。胃之募也。手太陽、少陽、足陽明、任脉之會。是爲中焦。所謂上紀者是也。經曰。腑會太倉。疏曰。腑病治此。銅人。針八分。留七呼。瀉五吸。疾出針。灸二七壯止二百壯。明堂。灸二七壯止四百壯。素註。針一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一法。針二寸五分。灸五十壯止百壯。主中土停寒。腹痛腹脹。霍亂翻胃。呑酸吐酸。心痛伏梁。瘧痢癖積。面色痿黄。飮食難化。一切脾胃之疾。無所不療。
東垣曰。氣在於腸胃者。取之足太陰、陽明。不下。取之三里、章門、中脘。又曰。胃虚而致太陰無所稟者。手足陽明募穴中引導之。
上脘(一名胃脘)
穴在巨闕下一寸五分。蔽骨下三寸。廣註。合居臍上五寸。與中脘同屬胃。絡脾。任脉、手太陽、足陽明之會。素註。銅人倶針八分。先補後瀉。如風癇熱病。宜先瀉後補。立愈。日灸二七壯止百壯。未愈倍之。明下。灸三壯。主霍亂轉筋。嘔瀉翻胃。奔豚積聚。肚腹㽲痛。腸鳴相遂。二蟲五疰。
巨闕
穴在鳩尾下一寸。中脘上二寸五分。心之募也。銅人。針六分。留七呼。得氣卽瀉。灸七壯止七七壯。一法。直針入五分。主九種心疼。翻胃隔食。痰涎壅塞。呑酸吐酸。癲狂癇厥。驚悸健忘。五噎不順。七疝衝心。若坐蓐。子上衝心昏悶者。刺此能令立甦。次補合谷。瀉三陰交。胎可應針而下。 或言兒手掬母心。既下手必有針孔。此訛言也。夫人心在膈上。遮護周密。雖濁氣不得上薰。况兒尚處胞中。手又何由得掬母心。此不過逆上逼近於心。若胃脘痛曰心痛者是爾。
鳩尾(一名尾翳 一名𩩲骬)
穴在臆前蔽骨下五分。廣註。若人蔽骨難得者。取岐骨下行一寸五分。任脉之別。靈樞云。膏之原。出于鳩尾。素註云。不可灸刺。銅人。灸之令人少心力。針亦不可深。取氣太多。能夭人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瀉五吸。肥人則倍之。明堂。灸三壯。此穴正當心之盡處。凡下針。須以冷水噀患者面。使其心急縮。隨噀下針。經神集云。欲刺鳩尾。先針湧泉。主癲癇哮喘。五噎翻胃。
中庭
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明堂。灸三壯。一法。灸七七壯。主胸脇支滿。嘔吐翻胃。咽喉噎塞。狀如梅核。
膻中(一名元兒)
穴在玉堂下一寸五分陷者中。廣註。自天突到此。合六寸八分。直兩乳間。仰而取之。足太陰、少陰、手太陽、少陽、厥陰、任脉之會。是爲上焦主氣。以分布陰陽。爲臣使之間。難經曰。氣會膻中。疏曰。氣病治此。明堂。灸七壯止二七壯。禁針。素註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主短氣哮喘。噎膈胸痛。
玉堂(一名玉英)
穴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合天突下五寸六分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素註同。一法。刺入一分。沿皮向外一寸五分。灸七壯。主胸膺疼痛。欬逆喘滿。嘔吐寒痰。兩乳腫痛。
紫宮
穴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。仰而取之。廣註。合天突下三寸六分。膻中上三寸二分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三分。素註同。明下。灸七壯。主胸膺滿痛。欬逆煩心。吐血。唾如白膠。
華蓋
穴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合天突下二寸。膻中上四寸八分。銅人。針三分。灸五壯。明下。灸三壯。主哮嗽喘欬。胸滿痺痛。
璇璣
穴在天突下一寸。仰而取之。銅人。灸五壯。針三分。主胸脇滿痛。上氣喘欬。咽癰喉痺。胃有積氣。
天突(一名天瞿)
穴在頸結喉下二寸許宛宛中。仰頭取之。廣註。結喉下兩骨間宛宛中。陰維、任脉之會。銅人。針五分。留三呼。得氣卽瀉。灸亦得。素註。刺一寸。灸五壯。明堂。灸五壯。針一分。一法。宜針頭向下五分。不可直刺。恐傷喉管。灸七壯。主哮喘久嗽。欬逆壅塞。喉風氣梗。舌脉腫急。心背相控而痛。許氏曰。此穴下針有四効。凡下針良久。覺脾磨食而針動。一効也。針破病根。覺腹中有聲。二効也。覺瀧然流入膀胱。三効也。覺有氣散入腰腎間。四効也。
廉泉。(一名舌本 一名本池)
穴在結喉上。廣註。結喉骨間中央。仰頭取之。陰維、任脉之會。銅人。灸三壯。針三分。得氣卽瀉。明堂。針二分。素註。向上針一寸。留七呼。灸三壯。一云。禁灸。主舌強舌縦。口噤喉閉。
上頤循承漿。(一名懸漿)
穴在頤前唇下。廣註。唇稜下宛宛中。開口取之。任、督、手足陽明之會。素註。針二分。留五呼。灸三壯。銅人。灸七壯。明堂。針三分。留三呼。得氣卽瀉。徐徐引針而出。灸七壯。停四五日。灸止七七壯。若一向灸。恐傷陽明之脉。其病難愈。經神集云。針一分。堅針向下三分。須口銜尺。方可下針。主頭項強痛。口眼喎斜。牙關緊急。面腫齦疳。
環唇上。至齦交(穴屬督脉。在上齦縫間。督、任、足陽明之會)分行。繫兩目下之中央。會承泣(穴屬足陽明。在目下。直瞳子七分。任脉、足陽明、陽蹻之會。)而終也。云陰脉之海者。亦以人之絡脉。周流於諸陰之分。譬猶水也。而任脉則爲之總任焉。故曰。陰脉之海也。
經曰。任脉起胞中。行腹。是以爲病。男子内結七疝。女子帶下瘕聚。又曰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。任脉通。太衝脉盛。月事以時下。七七任脉虚。太衝脉衰。天癸竭。地道不通。故形壊而無子。
脉經曰。寸口脉來緊細實長至關者。任脉也。動苦少腹繞臍下。引横骨。陰中切痛。取關元治之。又曰。横寸口邊脉丸丸者。任脉也。苦腹中有氣如指。上搶心。不得俛仰。拘急。又曰。上氣有音者。治其缺盆中。謂天突也。 緊細實長者。中寒而氣結也。寸口丸丸。卽動脉也。狀如豆粒。厥厥動搖。是主氣上冲心。